702厂与红火沟村都在韩信河的西岸,原来方案是沿山边一直走就可以进村。
如今这方案被宁为海斩断了,方案必须修改。
水渠在进入红火沟地盘之前,就要架设一座小桥,将水引到对岸,在河东下行二里多地,再架一座桥,将渠一分为二,一部分水引到河西岸进入红火沟的水渠系统,另一部分用于浇灌河东岸的田地。
这样一来,就要在韩信河上架两座桥,尽管是过水的简易桥,也是徒增了不少的麻烦。
不仅如此,水渠的长处也比以前长了二里多地。人力物力的耗费成本增加了不少。
方案做出来,根本召集村民们开会,公布方案,大部分村民觉得这样太浪费工时,还是想去劝说宁为海通融让步。
但是有了上次商讨的不快,根本和大梁都不愿意再去找宁为海。
其他人听了大梁讲述的宁老板的苛刻条件,也就死心了,不再奢望宁首富的让步。
接下来的就是如何把图上的设计,变成实际的渠。
秦根本计算了动土的方量,安排了人员出工,又布置了物料采购等事宜,当然少不了,大家伙还得凑钱。一说到钱,又没人表态了。
根本最后决定,这笔钱他可以先垫上,以后猕猴桃卖了钱,这账是要算的,钱是要还的。
还有将来渠修成,浇地的时候要买水,那买水的钱里就会包含修渠的费用。
只要不当面交钱,大家伙都没意见。
一场声势浩大的修渠行动马上就要展开了。但是,秦根本的这一提议却遭到他父亲的强烈反对。
秦有仁当着村民的面说,修渠是大家的事,不能让秦家独自承担费用。要修渠大家集资,如果不愿集资,那渠就别修了。
根本还想给父亲解释几句,被老父亲骂得没机会还嘴。
秦有仁说,做人做事要有规矩,要有章法,不能什么事都往自己头上揽。集资修渠,出了钱的人将来才能用这渠里的水,不出钱的人,就不能用。
秦有仁这样一闹腾,这会就开不下去了。村民们三三两两离开秦家。
根本想跟他父亲吵,可是吵架有什么用?父亲说得也有道理。对红火沟这些村民,秦有仁更了解,爱占便宜,一毛不拔。
像根本这样的做法,自己出了钱,到头来一分钱收不回来。你不让他们用水浇地,他们还会说你太自私,不讲情义。总之,道义都在他们的嘴里。
秦根本能怎么办呢?
秦根本的手里也没有多少闲钱。他的钱除了买了一套房压在城里,曾经为办农家乐从银行贷款二十万,后来打官司要回来了。
这笔钱还了一部分贷款,手里还留着一些,用在投资猕猴桃树。
若是真的他一人把修渠的钱垫资,手头的钱恐怕就全搭进去了。父亲的反对不是没有道理。
根本的眉头又锁成了一个疙瘩。
钱倒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心,如果不拢络起来,时间一久,又会散了。
他去找大梁商量。大梁愿意出一部分钱,可是仅靠他们俩,这渠还是修不起来。
大梁气得真想骂娘,红火沟的这些人,有得益削尖脑子往前钻,看到不得益,都躲得远远的。
骂娘也没用,关键还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本又私下去做村里人的工作。
他首先找到杨老六,讲明修渠的道理。杨老六吃过没水浇地的亏,因而大力支持修渠,愿意出资。
根本又和大梁一起做通了大梁他爸的工作,边家也能出一部分钱。
加上根本出一部分,资金缺口就不是很大了。
因为他们修的是简易渠,用料无非是水泥沙石,主要是人力。
根本再一次把大家伙招集起来,提出一个合作方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劳力折算成钱,也算是修渠的投资。
渠成之后,所有参与者都是这渠的股东,都有权使用这渠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