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秦根本的乡村故事 > 第七十五章 打错算盘

第七十五章 打错算盘

红火沟的猕猴桃丰收了。

秦根本、边大梁和杨老六家的冷库装不下这么多桃。

秦根本带领着合作社的村民,将十间冷库全部装满,剩下的猕猴桃卖了鲜货,外地客商带的大卡车拉走了。

边富贵算了一笔账,有一半的猕猴桃走了鲜货,另一半的入了冷库。

即便只有一半的猕猴桃,所卖的钱也达到去年全村的收益。合作社将当年的工时兑现之后,还进行了第一次分红。

大伙拿着崭新的钞票,心里乐开了花。

这还是只是今年的部分收益,他们等着过几个月,冷库的猕猴桃以更高的价格出手,还可以赚上一笔。

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亲身体会到了种猕猴桃带来的好处。这种体会要属杨嘉一来得最深刻。

他此前是反对种果树的,贪图省事种了两年的蒲公英。

种药那两年,虽然有收益,但是很少。割一茬蒲公英卖了几百元,没多久,钱就顺手流了。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

栽种猕猴桃就不一样了。

平时看起来没有收,到了年底,一下子给一笔不错的分红,还有工资。

相当于攒了一个大疙瘩。这对于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来说,是一种攒钱的好办法。

合作社的猕猴桃该卖的卖了,该入库的进了库。村民们享受着难得的秋后时光,有一个人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牛山娃,去年第一个卖桃的人。

从去年的经验得知,卖得早了不好。他要沉住气,等到全村的猕猴桃全卖完,他再出手。然而,他的如意算盘打空了。

合作社的桃卖完之后,就很少有客商来。

牛山娃的地里不仅套种了蒲公英,而且他那样的懒人,对果树的照应也不到位。

猕猴桃数量倒是不少,但是质量很差。个头小,样子也不好看。

客商来看过,有的不收,有的即便答应收下,但开价很低。

牛山娃无法接受今年不如去年的价钱,便扛着不卖。

这样左等右等,天凉了,树叶都开始落了。一个客商也没了,他这才着急。急着来找根本,想把他的桃也存入冷库。

合作社的村民全都反对。

且不说牛山娃那样的人,不值得同情和帮助,关键是他的桃质量太差,放在合作社的冷库里,会拉低整个档次。

这牛山娃心里还想得美,他不是想租用冷库,等着存一段时间,发财,他可能也意识到自己是什么货。

他想把这些猕猴桃卖给合作社,好歹拿一笔钱。至于合作社怎么处理这些桃,他不想管,也管不了。

边大梁、杨嘉一等合作社的骨干成员一致反对收购牛山娃的桃。

眼看着树上的桃有的已经开以落了,牛山娃急着快哭了。他反复哀求秦根本,希望能给他一线生机。

秦根本的性格决定了在这件事上,他不能不管牛山娃。他要说服他的伙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根本让牛山娃立下字据,重新加入合作社,跟着大伙一起劳动。

人入了社,他的地合作社就得管。

牛山娃也知道,如果合作社不帮他,他的那些桃就只牟烂在地里了。

可是红火沟的冷库已经装满,秦根本与徐吉庆联系,将牛山娃的那些桃低价收了,还是按去年的价,两块一斤,存在了徐吉庆的冷库里。

这次危机暂时是过去了。经过这一番教训,牛山娃意识到,不加入合作社,靠他自己单干风险太大。

这一年他在蒲公英合作社混了那么久,一点实惠也没有捞到。

比较之后,还是猕猴桃合作社实实在在,跟着秦根本做事,放心,可靠。这个油混子的心算是暂时收住。

这期间,手里的余钱的红火沟村民开始改善自己的生活。

秦根本买了一辆新的面包车,作为合作社的财产,以后出门谈生意,再也不用开三轮车。

牛山娃把家的房子进行了翻修。还有几户村民也添置了以前从来不敢想的电器。有的换上大一点平板电视,更有甚者,给家里装上了空调。

勤劳换来的好日子让人们去未来充满信心。

元旦到了,猕猴桃在冷库里存了两个月。盼望中的大涨价并没有发生。

原来鲜货卖三块五一斤,现在的货也只涨五毛,四块一斤。

这样的价对于合作社的这些桃来说,没有多少利润,每天十间冷库的电费开支不小,还有人员的管理开支等。

这个价能卖吗?有的客商来与根本谈。根本有些犹豫,他请大伙一起来商量出不出库。

边大梁说:“听徐家庄的人说,春节时,水果价格会有大幅上涨。现在只比鲜货多了五毛钱,卖了感觉不划算。还是再存一段时间等等看。”

杨老六的意见与大梁恰恰相反。

他说:“水果的价格不由我们掌握,有可能涨,也有可能跌,如果以现在价格卖,虽说赚的不多,但也还是赚了一些。四块钱比走鲜货划算。可以出手,钱装进口袋才安心。”

两种意见在合作社内部难以达成共识。各人都觉得各自有道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