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根本询问徐吉庆过去多年的经验。
徐吉庆说,冷库存货比鲜货涨一块钱,这是过去多年的经验,还没有出现过冷库赔钱的事。
徐吉庆只是提供了一条过去的价格曲线,并没有给出建设性的意见。红火沟的村民更愿意相信,他说的从来没有降过价的事实。
最后,第一种意见占了上风。大伙同意暂时不出库,猕猴桃再等一个月,等到春节的时候,再出库。
春节前,又一拨出库浪潮来袭。金徐镇的很多冷库都出售了。价格仍然没有涨多少。
金徐镇的桃普遍比红火沟的要好,他们那里的出库价是四块五一斤。跟他们的收购价相比,也只多了五毛钱。
徐吉庆的冷库全部出售,他的出手价甚至比当时的平均价还要便宜,只卖了四块四。
秦根本向徐吉庆求教,红火沟的桃该不该出库。
徐吉庆说,各家的心里预期不一样,他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样的建议如果提的好,将来涨了价,卖了好价钱,别人也不会感谢你。
可是,如果建议不好,将来桃降价了,提建议的人就成了恶人了。
根本犹豫了好一阵子,还是下决定,尽快出库,就按四块一斤,把十间冷库的桃全部出手。赶在春节之前腾空冷库,落袋为安。可是,边富贵给大伙算了一笔账,让根本的决定又被否定了。
边富贵说,桃已经存了三个月,现在出手,虽然价格有点涨头,但是与消费的电费抵消,一点收益都没有。
也就是说,大伙儿白忙了三月,也白高兴了三月。
桃存入冷库,因为水分蒸发,重量会减少。如果清除掉那些腐烂的桃子,这样算下来,比出售鲜果还亏了。
根本就提出,如果不出库,怎么办,还继续等吗?
边大梁说,已经等了三个月,不如再等一等。过了春节,还有十五。水果是消耗品,市场上的桃肯定会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再等等,没准价格就上去了。
这个时候,也正是考验耐心的时候。
尽管大伙心里都有一种担心,万一过了春节猕猴桃降价呢?
但是谁也不愿朝那个方向想,他们按着一相情愿的想法引导自己相信,市场会回暖的。
这几个月,猕猴桃虽然没有涨价,但也绝对没有降价,即便到了最后,实在涨不上去,那就按现在这个价出库,也不会亏太多。
大伙的意见是,赌一把。
秦根本是合作社的社长,但是投票表决时,他并没有优先权。他的票跟其他社员的票是一样的。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猕猴桃的价格仍旧不温不火。
合作社内部意见开始产生分裂,主张尽快出手的人,与主张坚守涨价的人势均力敌。谁也说服不了谁。
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这事就只能拖。
眼看到了清明节。从徐家庄传来消息。那边的冷库开始清仓,有的冷库赔本也出手。
红火沟猕猴桃合作社的村民终于慌了神。
这时候,也有一些客商来红火沟,他们不是来雪中送炭的,他们是来趁火打劫的。
他们把猕猴桃的价格压到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甚至比当初的鲜果价格还要低。红火沟的人怎么接受得了。
原来走鲜果,一斤三块五、四块。如今在冷库里存了三四个月,电费花了一大把,桃的分量也比原来轻了不少,价格却还不如当初。
红火沟的人心里受不了这个打击。可是,如果再不出手。这些桃的命运可能只有倒进韩信河了。
有人开始抱怨,当初为什么不提前出库。
有人开始后悔,后悔不该在春节时还存货。
还有人质疑建冷库是否正确。更有人说,这些都是外地客商的阴谋,主张继续坚守,那些客商得不到妥协,他们就会让步。
石头已经推到半山腰,硬着头皮也得往上顶,绝无后退的可能。
牛山娃存在徐吉庆冷库的桃,因为品质不很好,早早就出手了,还卖了三块钱。
现在红火沟冷库里存的可都是最好的桃子,留下就是想卖大价钱的。现在眼看桃子开始出现腐烂的前兆,再不出手,只能烂在手里了。
秦根本不能再等。他四处去找客商,愿意低降出手。从三块五降到三块钱,只要能出手,就一次清库。
可是,客商是什么人,是狡猾的狐狸。他们看到红火沟松口,他们出价就更狠。他们只愿意以两块钱一斤的价格接手。
这简直是对红火沟村民的羞辱。
当初三块五、四块钱不卖,现在人家只给两块钱,能卖吗?
大伙儿憋着一口气,不卖。倒进韩信河,也不卖给这些客商。
倒进韩信河,那不过说说气话,谁去倒,谁也舍不得。
无奈之下,秦根本去河口镇叫了一辆大卡车,准备将猕猴桃出库,直接拉到省城最大的农贸市场,将这些桃批发给零售商。
那天凌晨三点多,一辆满载猕猴桃的卡车,带着合作社全体社员的期望,驶出了红火沟。
他们要赶在天亮之前达到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