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
由于中岳岛集团部队的多种成分特殊构成,所以集团政治部非常重视部队的政治教育,发下了《官兵必读》小册子,其中关于对日索赔问题是重要的一章。书中并未全盘采用海峡两岸任何一种指责对方是先放弃对日索赔权利的罪魁祸首的说法,而是客观叙述了放弃对日索赔国家要求的历史过程,指出国民政府和新中国都曾努力坚持对日索赔的权利,放弃国家索赔是有着不得不然的历史原因的,但是,放弃国家索赔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家分裂现状造成的。
这个主题思想,就把合理实施对日索赔问题上升到对日索赔要依赖国家统一的全新高度,成为两岸官兵的共同认识,也切中了这一历史问题的要害。
这本小书简要叙述道: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 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二战后,德国向苏联赔偿百余亿美元,赔偿英美80亿美元、其他国家20多亿美元,犹太人从德国获得600亿美元的赔偿;遭受日本侵略和参与对日作战的国家大都从日本获得战争赔偿,连那些受战争破坏远较中国为轻的东南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赔偿,其中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得赔款分别为2亿美元、5.5亿美元和2.23亿美元,甚至连当时尚未统一的越南南方吴庭艳政权也获得了赔款3900万美元。 但是,在抗日战争作出最大贡献遭受最大损失的中国,军民伤亡总计高达3500万人、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达千亿以上的中国,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的战争赔偿,这是因为什么?
875
对日索赔的第一阶段耽搁于国共内战
1945年由中、美、英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确了日本赔偿的原则,即日本可以保留维持其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实物,其余的用来赔偿。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在日本投降后成立了一个赔偿委员会,专门协商日本赔偿问题。1945年11月5日,该委员会一致认为,为了剥夺日本进行战争的产业能力,防止军国主义复活,应把日本工业设备的一大半拆迁给各战争受害国作为赔偿。为此,指示各国分头调查、统计战争期间的损失,以便具体确定赔偿的方案。同盟各国向日本提出了总计540亿美元的索赔要求,但对日本赔偿的分配比例意见不一,仅英国要求的25%、美国要求的34%、苏联要求的14%、法国要的12%、澳大利亚要占的28%相加就超过了100%,这里还未包括受害最重的中国要求的40%,各方只同意中国占30%。在各方争执不休问题一拖再拖的情形下,美国倚仗其对日本的实际军事占领的地位,于1947年4月4日采取单独行动发动了“先期拆迁”,只计划将日本工业设备实物的30% 作为日本的赔偿物资,而其中中国只能得15%。中国国民政府仍然坚持应有索赔份额,也对先期拆迁可获物资采取了一定的行动。
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背弃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无暇顾及对日索赔拆迁的实施,更重要的是未能把原定的驻日占领军投送到日本,而是把这支精锐部队投放到内战战场,使得中国在对日索赔的执行上缺乏实际的有力手段,在美国主导的“谁有实力谁就拆”“谁拿走的就是谁的”这种实力索赔的实际态势下,中国以微弱的力量只拆运回来很少一部分设备,不过2250万美元,只占国民政府赔偿委员会保守估计的620亿美元的政府战时损失的万分之三。中国应得赔偿物资中最大、最新、最完整、最切合需要的成套设备首推日本吴港海军兵工厂的1.5万千瓦发电设备一套和200吨码头式起重机一具,这些设备为各方瞩目眼红,中方即派专家前往拆迁,就在这两套设备拆卸时,美国政府于1949年5月13日向盟总颁发临时指令,取消了“先期拆迁”计划的执行,停止了日本对各盟国的赔偿。至此,战后对日索赔的实际执行已被美国腰斩。
在这一阶段中,国民政府虽然坚决主张对日索赔,但因为发动内战而没有实施索赔的行动力,错过了宝贵时机。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1949年,美国已经看到东亚将出现社会主义中国和苏联结盟的情景,为了扼制新中国和苏联,美国不惜扶持日本作为远东**基地,为此悍然中止了中国的对日索赔进程。
876
中国国家对日索赔的第二阶段中止于国家的未统一状态。
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亚罗尔在一次演讲中公开宣布:“今后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这标志着美国对日政策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由战后初期的抑日变为扶日。此后,美国走上了重新武装日本的道路。 1949年下半年,美英协调策划单独对日媾和。此时,中国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至1950年4月,印度、英国、印尼等国家承认了新中国。**战争爆发,美国加紧了单独对日媾和的工作。此时,台湾方面为得到美国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为了在对日和谈中取得所谓“中国合法政府”代表的地位,在日本赔偿问题上一改原来的积极立场,转而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对美国对日和约七原则和备忘录采取“无可奈何”的态度,首次表示对日索赔可酌情核减或全部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