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8
唐装老者听到老友讲出了内心深处的担忧,不可否认,这样的担忧在台湾民众中还广泛存在,这是制约我们统一大业完成的真实阻隔。 从经济基础上实现统一,就能在国家这个上层建筑上实现统一。
基本的解决之道来自李中岳自1998年起提出的国家统一的经济纲领:
为什么要提出国家统一的经济纲领?
50年来,经济纲领以外的手段已用到极限,凭之难以实现统一:
1武统,现在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不是打不赢,也不是怕美帝,而是怕打断我经济迅速发展的势头。新中国的实力迅速增长有3次:50年代前半是第一次,被左倾政策和中苏分裂打断;60年代前半是第二次,被**打断;**至今是第三次,尚未被打断,唯一足以打断的因素,就是台湾问题。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是利用它牵制、阻止中国的强大。我们利用军事威慑旨在保持台湾不要迅速分裂出去,赢得时间来建设。依据是:台湾问题最后必定凭实力解决。
2文的方面,现行策略已用到极限:
外交围堵:台湾邦交国近年已稳定在近20-30个,再行大幅减少很难。即使减到一个没有也不行,因为对台湾真正起支持作用的都是非邦交国家,如美国。
政治、外交方面切断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尚难以做到。因为中国要发展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强大国家,遏制中国的前提之下,台湾不找美国,美国也要找台湾。这个工作遇到很大困难,也出现过失误。
利用贸易手段也难以实现以美制台,因为是中国对美国有巨额出超,因此贸易手段倒是经常握在美国手里。以美制台只是权宜之计,只可利用,不可依靠。
文宣方面,历史的、政治的、国际法的道理都反复讲了,国际社会也基本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大家都在讲一个中国。
台湾内的统派力量:较小,并呈下降趋势,现在实际上不到30%。
国家统一的经济纲领能够代表群众的基本利益
(这篇文章发表于2000-3-18早上7点,预判了台湾2000选举之后的大致走向与内在原因)
人们的关注,集中在宋、连、陈3人谁会当选上,问题的实质是:这三人谁当选,并不是头等重要。现在的态势下,无论谁当选,都会或明或暗地续走台独路线,只有程度、方式、缓急、口号的不同,这将是台湾2000选举后局势发展的主要动向。
其基础在于:台湾多数的人,内心深处是想某种程度的独立,而非心向统一。这个岛内群众基础,决定无论谁上台,要想巩固政权,则非明独即暗独;决定国民党统派从主流变成非主流,由台上而台下;决定李登辉能高票当选和选后着手引导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理念合流;决定美国的干预只是数十年来难以统一的辅助因素而非主要因素。
这个岛内群众基础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从大陆的基本策略方面检讨,统一的道理来自历史的、民族大义的、国际法理的,统一的手段有文--谈判和围堵、武--不放弃使用武力两手,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或说是主要的策略,是国家统一的经济纲领及其实施。
对于台湾的群众来说,告诉他独立有什么坏处--比如经济萧条和战争--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告诉他统一有什么好处,首先是经济上的好处。这就要提出国家统一的经济纲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纲领是首要的政治经济政策,决定国家兴亡、政权更迭。例如:
李自成展转数十年不得,“迎闯王,纳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正确经济纲领实施不长时间就得了天下。
**从国民党手里得天下,靠得是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有了4亿农民的拥护,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800万军队才是可能的。
粉碎“**”能够一枪不发(那时**都是担任了军队最高层领导职务的),是因为**在经济政策上的倒行逆施:农民没有土地,自留地被没收,连自己种的果树、养的猪羊鸡鸭都被砍了、充公了,被迫去赶“社会主义大集”,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而解放军的士兵、班长、排长、连、营长,都是来自农民,军队基层的基本经济利益决定了军队基层的政治取向,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军队的指挥权。
后来的“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再后来的军队与所办企业脱钩能顺利实施,都说明根本利益大于暂时利益,说明**这一基本经济纲领得到人民和军队的基本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