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石油咽喉保卫战 (修改稿) > 1168

1168

11届3中全会后农村承包式的经济改革赢得了8亿农民的根本支持,奠定了****路线的群众基础,凭此,他可以在12届3中全会前作了重要的**组织变革,改革力量自此掌权。但是此后推行的城市-工业改革却不是一帆风顺,两届领导班子的更替,**风波,及至国企改革的艰难攻关,都是工业经济改革实施不尽顺利的现象反映。工业经济比农业经济代表更高级的生产力,有更大规模的分工合作,不是承包制代表的生产关系所能充份适应和容纳。改革不得不向先进生产力的方向继续深化。总起来说,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历经80年代末苏联、东欧的瓦解而屹立不倒,能够在新冷战环境中发展壮大,根本上依赖于正确经济纲领的实施,使执政党与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

**得天下、坐天下最厉害的法宝,就是代表了人民基本利益的经济纲领,及其有效实施。这个最厉害的法宝,也必须用到解决台湾问题上来。当大陆提出完整的国家统一经济纲领,并有效实施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台湾老百姓都明白国家统一之后,台湾以大陆为腹地,经济会得到怎样的突破发展,工业收入、农业收入、商业收入会增长多少、房子和土地价值会长多少,股票会涨多少,自己和家庭的收入会得到怎样的保障和大发展,而不只是独立就要挨打的时候,国家统一就成为群众的要求,也就为期不远了。

经济基础决定了国家的统一和分裂

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程度的生产分工与合作。

生产力发展程度越高,就越要求更大规模的分工和更高程度的合作,也就越要求政治制度和国家形式能够适应、能够集约和统一。

而生产力发展程度低下时,分工规模小,对合作的要求不高,就没有对高度集约化国家的需求。

我们看到,小农经济下,每个农户各自为战,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前院养猪,后院种葱种蒜,少量不能自给的去赶个集交换一下。这样的生产力分工水平很低,只能产生小农经济的家长制政治制度,形成一个个小小的**的地主国家,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欧洲中世纪的上百个城堡国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规模越来越大,资本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大规模分工对高度合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机器,集约化和**化程度越来越高,表现在国家形式上,也就越来越趋向整合和统一。

因此我们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先是由众多的城帮国家整合成十几个大国,又进而签订马斯垂克条约,整合成欧盟,出现统一的欧洲议会,统一的货币,并进一步在军队、外交上趋向统一国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美国实现南北统一;日本从战国割据整合成统一国家。

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地区,分裂的国家走向统一,如东西德国的统一。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或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地区,国家统一进度缓慢,甚至出现分裂和倒退。例如南北**至今难以统一,而苏联出现国家分裂。

由此可以归纳:

(1)国家统一还是分裂,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在上层建筑的表现;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总的趋势是走向国家统一,走向国家之间的整合和合作。例如现阶段出现的经济全球化整合运动。

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早已经超越了要求国家统一的阶段。

现阶段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

台湾只有以大陆为腹地,才可能突破瓶颈,进一步向外发展;

台湾只有以大陆为市场,才能得到出口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台湾只有在大陆提供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条件下,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甚至是才能够维持经济不凋敝;台湾只有与大陆的经济结合互动,特别是与上海-苏杭经济圈密切结合,形成大中国台海经济圈,才有可能整体再上一个台阶;

台湾只有做到上述与大陆的经济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对资源价格的拉动作用才会出现,对岛内劳动力需求会猛增,劳动工资才会增加,房产价格才会有长期增长,从而土地价格才会长期增长,从而房地产抵押值——工业资金才会充裕,工业才会发展,拉动股市价格提高,从而,人民总收入才会快速、长期、稳定地增加,工商业者的财富才能快速稳定地持续积累;

台湾只有与大陆形成大中国经济体,才能乘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享受中国成为当代世界工厂的利益,获得广阔的国际生存和发展空间,国际地位才能稳固和提高,融入经济全球化才有入门权利,各种国际经济文化组织以至以中国属帮地位加入联合国才有可能。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