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仁听说后,高兴地说道:“开始我以为雍军攻下剑门,会直取剑州,坚守其城,或者引兵直向梓州,王元璋必定舍弃阆州跑回去;我军失去援兵,也就需要解除对遂州的围困。如果这样,就要内外受敌,两川震动、形势可谓忧患危急;现在,他们焚毁了剑州,掠运粮食东归剑门,屯扎兵马不再前进,我的事情就好办了。”
官军分道直奔文州,准备袭击龙州,被西川定远指挥使潘超、和他的副手沙正祚所击败。
战事焦灼到长兴元年的十二月,石文瑭率军到剑门,进军屯驻剑州北山;赵壬隐陈兵在牙城后山,西川军陈兵于河桥。石文瑭引步兵进击赵壬隐,赵壬隐选择善于射箭的士卒五百人埋伏在石文瑭的归路上,等待他的兵来临。
等到枪刀可以相接时,才扬旗击鼓呐喊出击,北军遭到伏击退走,颠扑坠落地逃下山,被俘斩了百余人。石文瑭又派骑兵冲击河桥,西川军用强弩射击,骑兵不能前进。傍晚,石文瑭引兵退去,赵壬隐领兵潜随其后,与伏兵联合进击,打败石文瑭的兵众。石文瑭还军屯扎于剑门。
石文瑭征蜀未能取得功效,使者从前线来到朝廷,大多诉说道路艰险狭窄,进兵极为困难,函谷关以西的人由于为军队转运粮饷,搞得很疲惫,往往逃窜躲藏到山谷中,落草为寇。
虞嗣源对此很忧虑,对亲近的大臣说:“有谁能替我办理朝中事务,我要亲自去征伐蜀地。”
此时,还是枢密使的安千诲说:“我承蒙重用,任职于机密要位,现在军威不能振兴,是我的过失,请求让我去亲自督战。”虞嗣源准许了他。
安千诲立即拜辞朝廷,便上路了,每天奔驰数百里。西方的藩镇闻讯,没有不惊惶骇惧的。钱币、布匹、军草、粮食等等,昼夜用车运送到利州,人畜颠跌毙死于山谷的不可计数。
当时,虞嗣源已经疏远安谦诲,石文瑭本来就不愿西征,等到安千诲离开君主身边后,于是才敢多次上表奏论,认为对蜀地不可征伐,虞嗣源也觉得他说的对。
转过年的正月初六,石文瑭再次引兵到剑州。二月初一,石文瑭由于遂州、阆州已经被敌人牢牢控制住,粮秣运输接应不上,烧了营寨带兵回撤。
王元仁在前线的将军把情况报告王元仁,王元仁藏起了报告信,对赵季良说:“北军渐渐向前推进,该怎么办?”
赵季良说:“他们到不了绵州,必然要退回去。”
王元仁问是什么原因,赵季良说:“我逸彼劳,他们把军队远远派遣在千里之外,粮食吃完了,能不走吗?”王元仁大笑,才把报告信拿给他看。
两川兵马追赶石文瑭到利州,昭武节度使李彦琦放弃城池逃走,两川兵收复利州。王元仁用赵壬隐为昭武留后,赵壬隐派使者秘密对王元仁说:“王元璋为人多诈变,可以和他同忧患,不可和他共安乐,这个人以后必然是您的祸患。乘他到剑州慰劳军队,请您谋取他。并吞两川之众,可以得志于天下。”王元仁不答应。
王元璋来到赵壬隐的军营,留住一夜而去。赵壬隐叹息说:“不依我的计谋,祸害难于制止了。”
王元仁任用武信留后李罕为峡路行营招讨使,让他带领水军向东收复原来蜀国的地盘。
赵壬隐、李兆从剑州引兵回到成都,留下五千兵马戍守利州。王元璋也回到东川,留三千兵马戍果州、阆州。
打败雍国军队之后,王元仁想要见好就收,就想王元想要和王元璋一同上表谢罪。王元璋发怒说:“王元仁不思故国,想要归附雍国,而我志在复国,多于朝廷我还有什么可谢的!”从此,两兄弟又成为怨敌。
武留后赵壬隐上表禀告王元仁,利州修整城堑已经完成,前此在守卫剑州时,牙内都指挥使李兆与他有同样的功劳,愿意把昭武军镇让给李兆,王元仁称赞了他,但是没有准许。
赵壬隐三次表示让位,王元仁把赵壬隐召回成都,让李兆去代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