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玄衣纁裳 > 第256章 昔济

第256章 昔济

岭南的齐国与闽地的殷国发生兄弟阋墙之事,两国都因内部不稳导致国力的衰退,此消彼长就给了其他人以机会。

在同一年,鸿济国的王位最终也发生了更迭,作为监国的昔武终于登上了王位,再也不是鸿济国的代理国王。

让昔武坐上鸿济国王的宝座,是郁久律尧骨亲自下的旨意,由昔济前往汉山京宣读的。昔武最终可以坐上国王的宝座,是由于鸿济国王昔裪对郁久律尧骨派去探望他的使者出言不逊,被郁久律尧骨废去王位,与韩闰一样流放西域,然后经郁久律忽必赉推荐,才得以称王。

昔济由于从小寄人篱下,早就学会了仰人鼻息,虽然知道自己身为昔姜阳长子理应即位,逆来顺受的他很快就接受了郁久律尧骨的安排。不过,昔济接到尧骨的旨意之后,也不是就此老老实实去传旨。他心里面知道自己的母亲朴氏当年是被冤死的,因此在去鸿济国传旨的时候,就想着是不是可以为自己的母亲做些什么。此时昔姜阳被鸿济国追谥为惠悼大王,而郁久律苏布特也被追谥为神穆王后,昔济就想着也要为自己的母亲追封一个谥号,同时他想让自己的弟弟昔补可以有个位置。

昔补是昔姜阳的三儿子,苏靖涵的儿子,从小不受待见。虽然郁久律苏布特最终同意将昔补养在王宫之中,保留了昔补王子的身份,但是王宫里面的宫女内侍都看不起昔补,时不时还欺负他,如今昔补已经长大,搬出了王宫,却没有被封爵和赐予府邸,只能寄居于薛克谦在汉山京的居所。

昔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崔桥觉,与崔桥觉定了计策,随后就带着人去了汉山京。如崔桥觉预料的,在昔济私底下向昔武提出要求之后,昔武非常配合,下令追谥朴氏为惠明夫人,恢复了朴氏的名誉,同时又册封昔补为古宁大君,赐予了昔补许多土地,还授予昔补壁上三重大匡之职,在汉山京和他的封地古宁郡都建了府邸,以保证他日后生活上衣食无忧,平安喜乐。

此次宣旨,不仅仅是要册封昔武为王,同时宣布了将原来设立在鸿济国的鸡林州都督府改为汉山州都督府,改甯海节度使府的军号为大义军,算是让鸿济国摆脱了新济国的烙印。至于昔济管理下的四州,则改军号为义定军。

在郁久律尧骨的旨意之中,说乐浪等四州非三韩之土,句骊国也非三韩之种,因此改三韩军为义定军,免得鸿济国和当年的新济国一样有非分之想,把句骊国说成是三韩的一部分借此北拓。与此同时,郁久律尧骨的旨意里面还写着日后鸿济国要受义定军的节制。

有了节制鸿济国兵马的权力,昔济比当年起韩闰权力更大,但是比起韩闰,昔济自认为自己本没有什么治理之才。一直以来昔济的目标都是做一个逍遥一生的贵族,根本没想过日后会主政一方,因此掌控义定军之后,昔济只能更多倚重刘英失,崔乔觉,姜贵真等人。

刘英失本是泰卢国宰相,管理政务是一把好手,四州在他的治理之下颇为安定。如今昔济接掌义定军,鉴于康规已经离世,昔济只能更加倚重刘英失,下令让刘英失担任行军司马职务,兼任节度判官,将原来康规负责的钱粮之事也叫交到刘英失手里。

至于姜贵真,由于韩闰一族被流放之后不久,金福源以年老为由辞去官职,归乡养老,姜贵真就成了都知兵马使,掌管军务,控制两万步骑。

刘英失与姜贵真一文一武,是昔济麾下最重要的两个官员,但是昔济最信任的是崔乔觉。崔桥觉原来是行军司马,后来让位给刘英失,如今担任节度掌**一职,追随在昔济左右,为昔济出谟划策,在昔济取代韩闰之后,也是最先向昔济表忠心的人。

在义定军内部,刘英失是一个孤臣,属于有理想,有抱负,却没有朋友的典型,和谁关系都一般,甚至还与一些人有矛盾,而那些与他不和的人,几乎都是崔乔觉的好友,比如崔吉,李贝和金自占。

昔济手底下官员许多都曾经是泰卢国的官员,如今随着王芳玖一起投奔过来的崔吉等人也在昔济手底下任职,担任推官、营田副使、度支副使等职务,地方上刺史和县令也多由这些人出任。刘英失统管政务,但具体事情要交给崔吉等人去做,而崔吉等人因为与刘英失政见不和,因此对刘英失下达的命令阳奉阴违,暗中阻挠。

在原本韩闰的规划之中,将原来泰卢国所设的诸郡改为县,所设诸县改为乡,但崔吉等人认为应该是废除泰卢国所设的诸郡,保留泰卢国所设的诸县。自古皇权不下县,县以下事务由当地百姓和乡绅自行管理,昔济知道韩闰这么设计就是想控制官吏数量,节省开支,而崔吉等人是为了让自己的人尽可能吃上俸禄。

双方各执一词,在节度使府衙吵了起来,刘英失坚持按照韩闰原本的规划,崔吉等人以各种理由拒绝,一会儿说是执行起来不方便,一会儿说是百姓会有不习惯,总之是不愿实行。昔济本是没有主意的人,眼看崔吉一方人多,就准备听从崔吉一方,刘英失最后没有办法,将两种情况之下各自需要的日常花费都给昔济列了出来,最终说服了昔济,选择了花销更少的方案,也就是韩闰原来的方案。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