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划分各县之后,刘英失又提出要加固平壤城,因为如今的平壤城比起韩闰时期更加重要,成为契烈东部边境的一座重镇。
平壤城本是一座最大限度地利用山地和平地相结合的有利自然地形进行修筑的城池。从西北面眺望,平壤城是高大宏伟的山城;从南面观望,平壤城是依山脊地形沿伸而筑的平地城。
平壤城在义定军治下的诸城中是规模最大的城郭,由四个部分构成。根据北高南低的地势,依次规划为北城、内城、中城和外城。其中内城、中城和北城均筑在山上,内城原本在王成桂时期计划是建造宫殿,如今是义定军节度使府衙所在;中城则是义定军节度使下辖各级官府所在;北城最小,是为了加强保护内城而筑造的平壤城最后防线。外城则位于最南边,修筑在浿水岸边的平原上,是当时的普通居民区。
平壤城的城外有两条浿水的支流作为天然的护城河。平壤城是利用浿水的两条支流而修筑的城郭,周围是绵延起伏的山丘,排列着大城山,坎北山,壮山等大小不一的山脉。北部是陆峭山壁,东、西、南三面由浿水环绕,总体上城周围被高山和河流围绕,城内大部分是平坦开阔的平地,只有中城的北部处在山地丘陵地带,这种地形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当初王成桂命王天天桂重修平壤城,为的是北方日后有一个可以拱卫开京的重镇,没想到他开启的工程最后由王氏之外的人完成,更没想到他寄予厚望的平壤城会成为消灭王氏政权的桥头堡。
平壤城在王成桂在位时期由王天桂主持,从原本的废墟上重新修建而成,韩闰时期重点加固了内城、中城与北城的城墙。此次刘英失则是加固了外城的城墙,同时拓宽了外城的几条主干道,以方便南来北往之人。
平壤城加固完成之后,已经快到腊月。刘英失打算乘着冬季农闲之时,派人去四州各处丈量土地,统计户口,重新确立各州县的租税,摸清楚义定军如今到底有多少家底,毕竟昔济控制四州自动王天桂掌权之后,再也没有统计过户口和土地,相应的租税都是按照王天桂当政时期收取的。
刘英失找到昔济,让昔济下令各地百姓在十天之内自行申报户口和所拥有的土地。如刘英失预料的,统计到的户口和土地比王天桂时期是不增反减。随后,刘英失派官员下到地方去丈量各州县土地,要求但凡发现被隐瞒不报的土地以及无主荒地一律收归节度使府处置。同时,刘英失让昔济下达一个法令,只要是被豪族强迫成为奴仆之人可以检举揭发,如果是被迫成为佃户的也可以揭发,可以要回自由身和土地。
刘英失的举措是向地方豪族正面开战,在义定军,拥有土地和奴婢数量最多的豪族是姜贵真,因而崔吉等人就找到姜贵真,想要一起对付刘英失。
刘英失也知道姜氏是最大的豪族,因此在让各地申报土地的时候,刘英失就找到姜贵真,向他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同时向他许诺清查出无主荒地和瞒报土地之后,会拨出一部分用作军屯,让义定军的士兵前去屯田。
姜贵真本人对豪强兼并土地一事本没有什么态度,姜贵真本人也不乐衷于兼并土地,因此在申报之时他把自己名下的土地如数申报,包括自己家里面有多少人口也如数申报,因此刘英失派人去地方丈量土地和清查人口,都影响不到姜贵真。面对崔吉等人的拉拢,姜贵真直接了当地拒绝了他们。
崔吉等人拉拢姜贵真不成,就全部跑到昔济那里哭诉,说刘英失行事是收买人心,不怀好意。崔吉等人在哭诉,崔桥觉也在一边帮腔,这一下昔济就没了主意,当即把刘英失叫来。
刘英失来了之后,也是用事实说话,把泰卢国灭亡的原因,崔吉等人家里面是如何的豪奢以及豪族是如何欺压百姓,都向昔济陈述了一遍之后,总算是让昔济站在了刘英失一边,而崔桥觉也不再帮崔吉等人说话。
等到各地统计完成之后,刘英失把数据直接拿给昔济去看,昔济也震惊了,被瞒报的土地和荒芜土地足足占了义定军土地的一半以上,夺回自己土地的佃户每年能多给义定军上缴十数万石粮食,这些无主荒地用作军屯之后,可以节省许多军费。
刘英失建议招募流民和没有土地的百姓到那些荒地之上进行屯田,有了收成之后三七分账,这样每年的收入足以支付各级官员的俸禄,和用于官府日常开支,因此可以改禄邑制为俸禄制。昔济听完之后,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直接同意,下令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