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一章 30、《义勇军进行曲》为他们而作

第一章 30、《义勇军进行曲》为他们而作

1932年10月,时任辽西抗日义勇军总指挥兼参谋长的宋九龄决定攻打锦州收复失地。目标主要有两个据点:一个是日军第八师团司令部(现锦铁高中),另一个就是北大营。

“别看这支队伍是由各阶层群众、东北军和警察部队的部分官兵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可他们的战术思想里却充满智慧。”置身东北交通大学旧址,于德泉给记者讲起了一段“木匠”刺探情报智取日军司令部的故事。

“当时,日军第八师团司令部正在施工,宋九龄便派出20名义勇军战士化装成木匠悄悄混入,打探日军的布防情况。”1932年10月25日午夜,战斗打响,义勇军早已对营区了如指掌,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最后第八师团司令部内的31名日军全部被歼,除了2名卫兵外,其余29人均是佐、尉级军官。

“之后,日军一度成了惊弓之鸟。他们唯恐义勇军再来攻城,便从大连运来水泥,在东北交通大学和北大营的院墙上修筑了许多射击孔。”于德泉指着射击孔说。

如果说攻打日军第八师团司令部是智取,那么发生在1932年1月9日的锦州黑山五台子大捷就是硬碰硬的较量。

在纪实文学《血战归来》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此役与日寇激战2小时,消灭鬼子73人,缴获长短枪76支,子弹2车,战马**匹……

《义勇军进行曲》凝聚抗日力量

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每个国人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的诞生,与锦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走进锦州市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悬挂在门口一侧墙壁上的《义勇军誓词歌》让人倍感振奋。

“这首在辽西各路义勇军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原是高鹏振所作的誓词,后被王立川填入满江红曲调。”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执行会长张桂枝如是说。

1933年,看到多家媒体连续报道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抗日义勇军打击日寇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田汉写下这样一篇文章:“最后的胜利是不决定于敌人的武器而决定于全国广大劳苦民众的意志。但凡他们不肯做奴隶……才是真正能防卫中国民族自己的家的**长城!”

“上世纪80年代,多位历史专家都说,田汉文中的**长城,指的就是抗日义勇军。”穆景元说。

在锦州还有一个人与《义勇军进行曲》渊源颇深,他就是曾任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会长、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的朱庆澜将军,曾家居锦州38年。1934年,朱庆澜出资赞助**地下党领导的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电影《风云儿女》,以宣传抗日义勇军的事迹,进而呼吁全国抗战。

电影前期拍摄完成后,主题歌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标题也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在张桂枝收集的资料中,记者看到了曲谱照片。照片上,谱曲用的纸张已经泛黄,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依旧清晰。

穆景元说:“朱庆澜拿到这张写有‘进行曲’的曲谱后,画龙点睛般地在前面加上‘义勇军’3个字,《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歌名就此被确定为《义勇军进行曲》。”

“男儿身死英灵在,国史明标第一功”,作为最早抗击日寇的武装力量,东北抗日义勇军理应被国家和民族所铭记,因为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更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