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占海,原为吉林军署的卫队团长,经在哈尔滨东南的拉林、榆树和以东的方正、延寿、苇河作战以后,于1932年秋,转战至吉林市以北的舒兰、缸窑镇、乌拉街、其塔木、黑鱼泡、四楞山、九台一带。当敌开始多路围剿之后,即向西开始远征,由德惠地区,越过铁路,经农安、长岭、通辽以北地区于1933年1月16日到达开鲁,被国民政府军委会编为第63军,冯任军长兼第91师师长,严明治任军参谋长。热河作战后,该军即转入关内,参加了“七·七事变”在华北的抗战。
王德林,原是延吉镇守使兼第27旅旅长吉兴所属677团的三营营长,因愤于吉兴之投降卖国,拒不执行其命令,并于1931年11月在汪清宣布脱离27旅率部抗日,仅几个月,部队即发展近4万人。为便于指挥,1932年2月11日在明月沟(现安图),成立“抗日救国军”,王德林任总司令。以后中国**满洲特委于5月间派周保中至该部队任参谋长。抗日救国军成立后,作战特别积极,2月20日,攻克敦化城,24日攻进了额穆,28日攻克蛟河县城,至1932年4月,基本上控制了吉林至敦化的山区铁路,迟滞了敌建筑敦化至**会宁的吉会路计划。
在长春西北地区,有李海青的抗日义勇军约1万人,活动于长春至哈尔滨、哈尔滨至安达的铁路两侧。1932年3月18日该军收复了扶馀县城,29日攻占了农安,5月29、30日与敌第14师团所属第27旅团在松花江以北的肇东一带进行了激战,8月28日攻占了安达。
在黑龙江省,苏炳文、张殿九的抗日部队,依然控制着富拉尔基及其西北的铁路沿线地区。在哈尔滨对岸的松浦镇和以北的绥化、海伦、拜泉、克山等地马占山的抗日部队,从1932年6月初至7月底,一直是关东军攻击的重点。
1932年,东北抗日部队发展最快的。还有“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又称辽东义勇军。这支部队,主要是由原驻于梅河口以西之山城镇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的省防旅中的官兵,不愿随于芷山投敌揭起义旗而成立。
省防第1旅之第1团团长姜全我,第2团团长廖弼臣,第3团团长董国华等,随于芷山投敌后,其第1团团附唐聚伍中校率该团的第1、3营继续抗日。因他是凤城人,经在本地多方的联络、奔走、号召,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从1932年春开始至当年秋,唐所率的抗日部队由两个营,骤然增至37路(等于师,下辖旅和团)、约24万人,唐聚伍被**将军任命为“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总司令”,当年的8月15口,唐又被**委任为辽宁省**,仍兼自卫军总司令。其间为便于指挥,将37路分编为6个方面军,一时声震辽东、辽南。
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沿锦朝路进犯热河,抗日义勇军和各族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损兵折将后,遂分兵三路进犯热河:第一路经通辽(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入开鲁(今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第二路由彰武顺大道入绥东(今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第三路由黑山(今锦州市黑山县)经新立屯(今黑山县新立屯镇)侵占阜新。活动在彰武地区的金子明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二十路军侦察到日军这一侵略行动,决定在1月10日攻打彰武县郭家店(今五峰)火车站,以阻挡南侵的日本侵略军。
1月9日,东北抗日义勇军二十路军第一支队司令金玉田率部500多人包围了郭家店火车站。1月10日,抗日义勇军向车站发起攻击,与驻守日军激战一天,到晚上抗日义勇军冲进车站,日军60余人死伤大半。抗日义勇军缴获大枪11支、子弹千余发、马5匹及其他军用物资。残余日军逃进彰武县城。郭家店车站以南长约一里的铁路被抗日义勇军拆毁,使日本侵略军的行动受阻。这是抗日义勇军在阜新地区最早的一场战斗,也是阜新人民打响的抗战第一枪。
郭家店歼敌,金子明部义勇军首战告捷。彰武县伪县长王恕急忙向伪**和日本侵略军旅团长告急呼救。日军派3架飞机轰炸郭家店,并派“扫荡”部队到处搜索,却不见义勇军的踪影。日军刚刚撤走,二十路义勇军于1月12日夜里突然袭击了泡子车站,歼敌20多人。4天后,金子明率部在阜新县十家子(今阜蒙县十家子镇)附近与日军激战,歼敌32人。半个月后,在新民县(今沈阳市新民市)鱼鳞堡子歼敌40多人,并缴获铁甲车1辆。
鱼鳞堡子战斗结束后,金子明二十路抗日义勇军和四路军耿继周部、原东北军二十旅于澄部、义勇军第五军团孙柱国部联合,决定攻打彰武县城。他们于2月10日首先攻打彰武县城北30里铁路沿线的小沙力土村,随后于12日攻破彰武县城,声威大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先后报道了彰武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