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一章 37、五台子大捷

第一章 37、五台子大捷

第一章37、五台子大捷

高鹏振(1897—1937),绰号“老梯子”,1897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朝北营子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里。1917年,新民县文会中学毕业后,进沈阳文会书院读书,不久辍学。先在自卫团里当差,因厌恶官场,辞职后,曾参加绿林组织,杀富济贫。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高鹏振以旧部为基础,联合其他绿林好汉,于1931年10月,组织了抗日队伍“东北国民救国军”,高鹏振任司令,驰骋转战于辽西大地,多次率部痛歼日寇。日本关东军曾授意汉奸对其招降,他诈降获取敌人大量枪支弹药,壮大了抗日力量。1937年5月,他率部转战于彰武、阜新之间,在阜新境内被日伪“讨伐队”包围,突围时受伤。同年6月,在养伤期间,被他的副手,绰号为“双胜”的**,为向敌人领赏而将高鹏振枪杀,时年40岁,牺牲时任东北国民救国军司令。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高鹏振率领东北国民救国军最漂亮的一仗,是五台子大捷。

1931年12月中下旬,高鹏振率领东北国民救国军驻扎在腰高台子,救国军第四团团长路子然带着4个兄弟到新民县城办事。此时,日伪方面正在拉拢高鹏振,高鹏振也虚与委蛇。可他们在距城五里的一个路口,被十几个日本兵拦住,即使拿出“护照”也不行。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后,他们被日兵用刺刀一一刺死。团长路子然命大,在日本兵走后苏醒过来。他胸部被刺4刀,忍痛前行,遇一个兄弟,才被送新民县医院医治。

路子然伤势渐好,救国军从腰高台子移师黑山的朝北营子,决定在歪脖山前为新民城外遇难的烈士开追悼会。而日本宪兵司令部派来“联络打锦州”的4名日本兵(其中一人叫山崎越兆,大尉),被剖心献祭。追悼会上,救国军总司令高鹏振训话并宣读祭文。路子然为死难的兄弟大哭一场。全场情绪高涨,均欲杀日本鬼子而甘心。

追悼会后,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四路的耿继周、第五路的潘士贤都派人来联络。“其实,当时大家都是上不及天,下不及地,一样没有办法的时候。靠政府呢,没有多少力量接济;靠地方呢,地方已穷困得不成样子。”这是对义勇军当时处境的描述。于是,有个叫华子扬的谋士提议:向阜新一个抗日的蒙古王公借钱借枪。对该提议,耿继周、潘士贤也同意。三路兵马合在一处,集结三千人马,由高鹏振前头带领,于1932年中上旬的一天晚上7时向阜新县出发。

行至白土厂门,误入哨门,与驻守日军哨兵相遇。这场遭遇战打死日军6人,跑了10人。义勇军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在内蒙古界内一个叫泥拉板的村子,发生一件不幸的事:村内有十几支枪,不让他们过去。双方开火,村子被攻破。有一家死了六口人,而义勇军方面受伤8人,夜宿此村。次晨,继续前行,走不到20里,又遇一村。派人去送信,再三解释“绝不纷扰”,可对方还是不让通过并表示“宁肯战败而死”。他们诉说苦衷:“倘若你们过去,我们这个村子对于联庄会是负不起责任的。”要强行通过,免不了要重演前一天的悲剧,应当留着实力对付日本人,何必和自己的同袍争气。于是,队伍“顾全大体”地回来了。

刚撤回来,日军也来了。一个农民来见高鹏振,急报:在离驻地15里的“金家五台子”来了一个百余人的日本马队,把村子包围了,一场屠杀就要开始!高鹏振立即召集救国军各团营长,选精锐三百,分三路兜剿日军。距“金家五台子”约二里路,他们发现村外一山坡下有七八十匹洋马,且有数名日本兵守望。有性急者先发一枪。守望日军立刻跳上马向村里去报信。80多名日军纷纷跑来,争先上马,为时已晚。此时,救国军已经弹如雨下。日本人能抢上马的极少,有的当时毙命,有的束手就捕。其中有十几个人列成一行,由军官指挥拔刀冲锋,后因迷路被追上打下三四人。落马者眼见无望逃生,均以短兵相战。高鹏振有一名部下,当土匪时报名黑手,他骑马追上日本军官。对方正举枪打他,他跳下马将这名军官摁倒在地,用枪托将其活活打死。

这次战斗时间极短,也就两个小时。救国军缴获机关枪4挺、迫击炮两门、大小枪76支、子弹两车、洋马**匹(其中31匹已死)、钢盔76个,还有呢子大氅、药品等战利品。毙敌73人,内有大尉1名、中尉1名、医官1名。这都是从日军尸体上搜出来名片及军服上的阶级看出来的。救国军也有伤亡,一名很勇猛的营长牺牲,叫刘大用,是高鹏振的外甥;一个连长伤了,叫张大海。

经此战,日本方面对于救国军的重视与畏惧之心增大。日军经此次战败后,将新立屯、彰武县一带,与救国军易发生冲突之军队,均自行撤退(逃走)。沈阳新民方面日军对救国军特别注意,每日必派飞机飞往各处侦察轰炸。各处牺牲者颇多,但救国军未遭损失。

五台子大捷是早期抗日义勇军一场大胜。五台子大捷是较早传入关内并被当时媒体关注的义勇军抗日事迹,对全国抗日情绪的培育有重要意义。对高鹏振来说,它更重要。锦州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的赵扶民先生收集整理了高鹏振的一首诗:“1931。9。27,义军举战旗。起兵后姚堡,游击战辽西。首战传捷报,五台子杀敌。日寇来报复,全家遭**。万贯家财尽,不留犬和鸡。国恨与家仇,永远勿忘记。誓死去抗日,矢志永不渝。”方学斌《铁蹄声声震敌胆——记沈阳抗日绿林豪杰高鹏振》一文也提到内容相似的诗:“被逼上梁山,转眼十星霜;自易枪帜后,来把义勇当。杀敌五台子,全家遭祸殃;誓为义勇死,救国保家乡。”这是张永兴所未提到的细节。两首诗均提到了五台子大捷与家仇国恨。

五台子大捷之后,日军探知到高振鹏的老家在朝北营子,闯进高家,放火焚烧了房屋和家产,抓走了高振鹏的父亲高品仲,追问高振鹏的下落。高品仲受尽酷刑,死于狱中。这便是高鹏振在诗中写到“全家遭**”“全家遭祸殃”的缘故。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