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一章 45、冒着敌人炮火前进

第一章 45、冒着敌人炮火前进

第一章45、冒着敌人炮火前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每当这首在抗日战争年代曾传唱大江南北,并最终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曲响起,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血脉贲张,不由让我们想起八十多年前那些在国土沦丧之时高唱“前进!前进!”奋起抗争的30万东北抗日义勇军!

奋起反抗不彷徨

从佳木斯市区出城几公里便是佳木斯郊区的马桥屯。距离村子几百米有一座石桥,名叫马忠显大桥,当地人习惯地称之为“马大桥”,我们驻足桥上,很难把这座宁静的小桥与80多年前义勇军与日本侵略者那场惨烈的战斗联系在一起。佳木斯市市志主编富宏博告诉记者,

1932年10月,活跃在佳木斯地区的民间抗日组织红枪会、黄枪会决定进攻佳木斯,日军派兵截击,由于武器装备落后等原因义勇军最终战败,随后日军在马忠显大桥一带逐村挨户搜捕逃散的抗日群众,共有1900多人被日军杀害,史称马忠显大桥惨案。

在敌寇肆虐的黑土地上,东北军执行“不抵抗”命令撤入关内,但具有反抗精神的东北人民不甘心被奴役,反抗浪潮此起彼伏。在辽宁省,黄显声率先带领部分警察部队奋起抗击日军,并在辽西地区将民团和地方保安部队组成民众抗日义勇军。曾任凤城县警察署署长的邓铁梅在该县建立东北民众自卫军。在北平(今北京),东北社会名流组织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将辽宁各地及热东、蒙边地区的义勇军,改编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在黑龙江,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总司令部在海伦成立,马占山任总司令。在吉林省,冯占海、李杜等人率部抗日,在五常、拉林、双城(今属黑龙江)和榆树等地抗击日军。随后,李杜等在哈尔滨成立吉林自卫军。王德林组织中国国民救国军,接连攻克敦化、蛟河等县城。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为抗日义勇军。到1932年夏季,义勇军最多时曾发展到30余万人之众。

一腔热血赴国难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武器极其落后的义勇军从未退缩,甚至沈阳、哈尔滨、吉林等大城市也多次被义勇军攻击。

1931年9月,辽吉失守,黑龙江唇亡齿寒。1931年10月,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的爱国军民,在嫩江平原的一座江桥上,面对气焰嚣张的侵华日军,进行了一次历时半月的“江桥抗战”,马占山指挥黑龙江爱国军民“以一旅之众,首赴国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抗敌热情,各地抗日武装纷纷举起义旗。

1932年1月,日伪军向哈尔滨节节逼近。时任依兰镇守使兼二十四旅旅长李杜赞成和接受中国**积极抗战的主张,决心投身抗日。吉林省警备司令兼第一旅旅长冯占海也率部向哈尔滨挺进,与李杜配合,从1月30日起至4月下旬,自卫军与日伪军围绕哈尔滨市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攻防战,史称哈尔滨保卫战。

在牡丹江,1932年3月在抗日军左路军总指挥王德林指挥下,抗日军与日军在海林、牡丹江一带展开激战,尤其以在牡丹江车站发生的拉锯战最为惨烈,5月20日抗日军寡不敌众向穆棱方向撤退,牡丹江失守。当年9月,苏炳文组织的东北民众救国军在海拉尔誓师,并与日军在富拉尔基和拉哈等地激战,逼近齐齐哈尔市区,随后又协同马占山组织了四路大军围攻齐齐哈尔,日军被迫从南满、吉东等地调集重兵,黑龙江义勇军损失严重被迫撤退。

党在义勇军中的工作

我党在东北,从日寇侵入之日起,即领导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反对了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

随着东北三省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兴起,中国**从民族大义出发,对义勇军的抗日斗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1931年江桥抗战开始后,**满洲**和北满特委立即动员各阶层人民,组成“抗日援马团”,在哈尔滨,工人、学生、工商界很快组织了广泛的捐献、劳军活动,哈尔滨的许多党团员、反日会员和爱国青年在党团组织的号召下参加了抗日部队。1932年3月20日,满洲**发出《告吉黑抗日自卫军兵士书》,3月31日,**满洲**作出决议,指出“大规模的组织义勇军的工作,用目前各地的反日战争来动员广大群众建立起义勇军的组织,党应积极领导去参加这一战争”。****、**满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用实际行动支援义勇军,并先后从平津、河北、东北各级党组织中派出一批党员、团员和反帝大同盟会员到东北抗日救国会和各地义勇军队伍中开展工作。从1931年10月份起,先后有200余名党、团员被派遣到各路义勇军中工作。救国军王德林部起义后,李延禄被**延吉县委派去该部,并被任命为参谋长兼补充团团长,周保中也被派入该部,被任命为**议和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汤原中心县委还吸收“东北山林义勇军”的领导人祁致中加入了中国**。

义勇军散而复聚

蓬勃发展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逐渐成为日军的心头大患。为了消灭义勇军,日军1932年秋冬先后动用共近20万日伪军警,分别对各地义勇军进行“讨伐”,在日军疯狂地进攻下,自发组成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组织松散、装备落后的缺点更加明显,加之得不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援,逐渐被各个击破,共计有14万余人伤亡,幸存的义勇军随马占山、苏炳文、李杜、王德林等人退至苏联境内,后赴**;近5万人转入热河参加热河抗战,其余则继续在东北坚持斗争。

1935年8月,****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建立抗日联军的建议。1936年2月20日,中国**所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各军的领导人联名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东北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余部从这一天起正式打出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旗帜。热河省义勇军2万余人,在热河沦陷后继续战斗,有近千人坚持到1940年前后。

**同志曾告诫党内同志说:“海可枯、石可烂,我们不能忘记东北义勇军。”正是他们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自发地组织起来与日军殊死搏斗,在东北三省及热河的172个县中,义勇军活动遍及百余县,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东北义勇军的英勇抗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他们传奇般的英雄故事,永远不会被人民忘记。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