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一章 47、抗日烽火——盘山义勇军打响抗日第一枪(1)

第一章 47、抗日烽火——盘山义勇军打响抗日第一枪(1)

张海天、项青山等已知晓凌印清在急于招降各路武装力量的阴谋,待凌的队伍进驻三道沟后,张海天、项青山在沙岭警察署(离三道沟10华里),召集抗日救国军骨干,商讨对策。决定派代表去三道沟与日伪军接触,摸清底细,掌握情况,以诈降为诱饵,聚而歼之。采取讲条件、报人数、编名册、立番号、接委任等几个步骤。交涉条件,实际是借此机会,摸清日伪司令部岗哨、分布及伪军驻防等活动情况。

据勘察得知,日伪司令部选住屯中间“面上人物”王会川家(名王福赢),凌印清住正房东屋,仓岗繁太郎住西屋,伪军要员住东邻王福臣家(其子在河北省沙河时任县官),日军随从住王福海家,三家大院相连,内有角门互通,门墙大院四角有岗楼。伪军的布防,小头目分别住在西头陆印荣家,有门墙大院,屯东单廷信家也是大院,其余在屯中散住。

经过几次接触和协商,双方议定十一月三日在学校操场举行招降仪式,宣布编队任职。日伪一致认为张、项归降是诚意,放松了警惕。此时,张海天、项青山意识到,面对日伪这样强大的队伍,防守坚固,且武器精良,这次行动风险很大,如诈降成功就是胜利,反之稍有庇漏或闪失,就是一场恶战。为此,他们进行了细致研究和周密地布署。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直捣日伪司令部,其余蔡宝山、四季好、野童、靠山好、**哥、三胜、北霸天、天龙、德山等分别带领队伍近2000人,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从各方策应,分面包抄。规定了进攻时间和号令,时间一到,日伪司令部处枪响,就各自带队,四面进攻。

十一月三日拂晓,天降大雾,二、三米内不见人(日军信鸽放不飞),按原定提前行动。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三人带着随从,以归降晋见为名,蒙骗了岗哨,随即解除了岗哨的武装。张海天闯入东屋,正在抽大烟的凌印清,觉得势头不对,翻身而起,但想反抗已来不及,被枪嘴顶住,只得听侯发落。就此同时,项青山、盖中华两人猛入西屋仓岗繁太郎室内,仓岗繁太郎猛起,企图反抗,但已失去时机,只得束手就擒。此时按规定时间已到,各路人马蜂拥而上,日伪军毫无准备,被这突如其来的势头惊呆了。这些伪军本来是临时收编的乌合之众,又失去指挥,只得乖乖地投降了。像住在散户陆印桥家的伪军,见状慌张的把枪仍到房后逃跑了。早饭后,日出雾散,这时日军飞机来在三道沟上空,低飞盘旋,张、项觉得其中有故,用枪立逼仓岗繁太郎。仓岗繁太郎为保住性命说出了实情:原定计划如招降成功,就立即发放信号,如不见信号飞机就地轰炸。张海天、项青山等当即令手下,在王家道南场院里放四堆柴草点火,把日本旗平放地上,飞机看见信号,以为招降成功,往东方飞走了。飞机来时群众不知还会发生什么,有的跑到屯外树林子里,有的到外屯投亲躲避以防意外。

缴械后清理现场,发现少两个日军,后在王会川道南的柴草垛里找到,当场把九名日军用“腿绑”(裹腿布)反手绑上,日军不服,嘴上咿哩哇啦的,大家都听不懂,这样又把双脚也绑上,扔在草堆旁。

战后处理,对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大佐顾问仓岗繁太郎、特务松本德林、道原之助三名首要顾问;伪军司令凌印清、参谋长王槐山,旅长冯仙洲、军法处长刘信书、翻译官姜某五名头目,绑在马车上,拉回沙岭审讯。临走前凌印清仰天长叹“我一生大风大浪经过多少,没想到在这小河沟子翻了船”。

对伪军小头目及剩下的伪军,当场宣布:本着“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的原则,留去自由,愿意抗日的随队伍走,不愿意的自讨方便。但以后不准再当伪军,当场有100多人加入了义勇军。

对九名日军士兵给予严惩,队伍在回沙岭的路上,途径外辽河岸边未家口子时,把日军全部枪毙,尸体扔进辽河。

对拉回沙岭的三名日军首要顾问和五名伪军主要头目,进行反复审讯,凌印清再三哀求“我参加过武昌起义,是北伐军的高官,这样做为的是曲线救国,请饶一命”。义勇军不听其哄骗,只要你挑头当汉奸决不宽容,毫不犹豫地在沙岭“西卡”外一起枪毙。他们把送上门来的日伪军全部“包了”。

三道沟这次胜利,缴获了日伪军的全部武器弹药,其中轻机枪6挺、“三八”式步枪300多支、手枪24支、子弹七八万发、马车12辆,以及其他全部物资。

抗日义勇军的这次**行动和英勇气魄,使当地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无不拍手称快,当即一些青年纷纷参加义勇军。事后群众传颂,“逢天时,大雾相助;犯地界老凌必死沙岭(谐音杀凌);“青山老北风,诚心把日坑,活捉凌司令,枪毙日本兵……。”

这次打击日军的重大胜利传到关内,“北平抗日救国会”给予很大鼓励。当时在北平的东北军司令**将军得知后,赏给张海天、项青山金壳怀表、战刀和大洋五万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