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代理**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当众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他亲自视察防地,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准备抵御敌人的袭击。此时,以劣绅赵仲仁为代表的亲日派企图劝马占山向日军投降,马占山坚决拒绝,并表示“吾奉命为一省**,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1931年11月4日晨,在7架飞机掩护下,1300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直趋江桥(嫩江铁桥)中国军队驻地大兴站,驱赶中方修桥人员,迫令守军后撤,并强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国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当即下令抵抗,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血战三天二夜,击退了敌人多次进犯。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不顾**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马占山奋起抗战,深受全国人民称赞,国内各地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导江桥抗战。全国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支援黑龙江省抗战。上海、哈尔滨等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组织“援马抗日团”,参加抗日队伍。
马占山将军江桥抗战十分惨烈,这一仗意义不在胜败,而在于让日本人感觉到中国人的骨气,不愿做亡国奴的热血男儿是存在的,这会让他们在“九一八事变”中遇到不抵抗的中国军队的印象改变,收敛起因此产生的骄横之心。
江桥之战,马将军率黑龙江一省之孤军弱旅,对日本侵略者打出了**军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坚决抵抗日军的进犯!这一抗日举动极大激发了爱国民众的抗日热情。但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黑龙江军队在没有得到国民政府一枪一弹、一兵一卒的支援下,被迫放弃省城齐齐哈尔,撤至海伦一带休整,以利再战。
江桥抗战的意义不在胜败,而在于让日本人感觉到中国人的骨气,不愿做亡国奴的热血男儿是存在的,这会让他们在“九一八事变”中遇到不抵抗的中国军队的印象改变,收敛起因此产生的骄横之心。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大部分地区后,为了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采取各种手段对马占山进行诱降。
马占山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政治诱惑,于1932年2月降日,就任伪黑龙江省**,3月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马占山降日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对他也不放心,控制很紧,并要编遣他的军队。马占山在此境况下,遂生反正之心。他利用伪**的身份,筹集了一部分军费和军事物资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3月末,马占山抓住国联调查团欲到东北的时机,一面调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面秘密布置军事行动。4月1日,他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成功击退日本关东军八次围剿,并多次反攻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有力打击日寇。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在国民政府的协调下,于12月7日由满洲里退入苏联境内。
1933年马占山由欧洲回国抵达上海,三次晋见蒋介石请缨抗日;因当时长城抗战吃紧,全军又处于对日全面备战期,未获支持。
1933年6月,马占山寓居天津英租界,同东北爱国人士杜重远、阎宝航、粟又文等人交往甚密。1936年12月赴西安,积极支持**、杨虎城逼蒋抗日,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向**建议“国难关头,勿杀蒋介石”,并在**、杨虎城发表的《对时局宣言》上签名,为全国统一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他亲自率领部队,在绥远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他拥护中国**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抵制国民党的**磨擦活动,坚持同**人合作抗日。他接受中国**东北特委派遣的一批**员和东北大学学生参加挺进军。**员邹鹏任挺进军司令部中校军械官,栗又文任上校秘书主任。在**人的帮助下,马占山粉碎了国民党特务刘广英等制造的**磨擦活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集团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设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辕,马占山被任为委员,随后又委任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松北挺进军司令,企图利用他的名义招纳土匪,扰乱东北解放区,但马占山未去就职,长期避居北平。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动。**北平地下党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去北平,劝告傅作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1949年1月上旬,马、邓、傅3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响应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