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4、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李杜将军(1)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是谁?许多人并不清楚,他是由**举荐、经国民党当局同意的东北爱国名将——李杜。
从军为官清
1880年出生在辽宁省义县西关半农半商家庭的李杜,6岁入私塾,他学习刻苦,名列前茅。19岁时家道中落,学徒厨师。庚子之变后俄国出兵中国东北,李杜的家乡遭溃败清兵劫掠。清兵殴打其父母,李杜上前阻止被枪击伤。强烈不满**侵略和清政府**无能的李杜,为遭战乱的乡亲深感不平。伤愈后,李杜投在驻义县清兵耿营麾下任司书。从戎之日发誓:若能带兵定除害民之兵匪,保护百姓安宁。
日俄战争后,东三省改设行省。李杜改投张作霖组建的义县民团,因作战勇敢被提任班长。后李杜进入东北讲武堂学军事,毕业后任连长、奉天防军管带、东北陆军第29师114团第3营营长、114团团长,驻锦州一带负责该段铁路保护。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李杜剪去**与清廷决裂,着力保护辖域革命党人。任团长多年的李杜,1924年升任依兰镇守使兼第10旅旅长,领少将衔。治军严明,全力保护无辜群众的李杜升任奉军第15师中将师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痛感内战误国害民的李杜拒不参加。张作霖虽然很生气,但是对爱将仍委为依兰镇守使兼第9旅旅长。1927年5月李杜上任管辖松花江下游13县的镇守使后,力主地方实施善政,宽柔于民,惩治邪恶;严令各级官吏奉公守法,对贪赃枉法者严惩不贷。李杜身体力行,保境安民,清正廉洁,深受民众尊敬和依赖。
保卫哈尔滨
“九一八”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致日本侵略者轻易地占领了辽宁省。以吉林省军署参谋长熙洽为首的军政要员投降,日军兵不血刃于9月21日占领长春。25日,熙洽就任吉林省伪**。通电与南京政府脱离关系,通令吉林所属各县地方武装、抗日部队必须服从“新政府”节制。熙洽公开投敌,李杜义愤填膺,当即宣布“拒不附逆,坚持抗日”。号令本镇守使所辖各县痛斥熙洽的卖国行径,呼吁军民团结一致对敌,把日本侵略者驱出国土。命令各部迅速集结依兰整训,以待杀敌时机。
汉奸熙洽惧怕李杜独树一帜,急急忙忙委以要职,殷殷勤勤赠国宝级文物以拉拢。李社拒绝一切任命,收下文物变卖充作军饷。为一心一意处理战事,李杜将家眷化装成难民,护卫到天津躲避。
1932年1月,熙洽在日军指使下派伪吉林省“剿匪”司令于琛澄率王树棠、李毓久、马赐麟、刘宝麟4个旅向哈尔滨逼近,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亲临哈尔滨夹击,企图占领哈尔滨。在人心惶惶形势危急的1月26日,李杜率主力抵哈尔滨,吉林省警备司令兼第1旅旅长冯占海率部配合李杜作战。27日冯占海部与于琛澄叛军交火,李杜亲临前线指挥义勇军夹击叛军。李、冯两军猛烈攻击,汉奸军纷纷溃退。下午,汉奸军反扑,被李、冯两军包围。傍晚,义军乘胜追击全线崩溃的敌人,伪军团长田德胜率部起义投诚。28日,双方在南岗极乐寺、文庙一带对峙。在抗日军冲锋的同时,冯占海派骑兵绕敌后袭击,大势己去的汉奸军惶惶往南逃窜。李杜、冯占海率抗日军秩序井然地开进哈尔滨市,有“飞将”之称的李杜声威远播,震慑日军。
大为恼火的日军首脑唆使哈尔滨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下令:1932年1月29日全市挂日本国旗。面对侵略者挑衅,李杜针锋相对下令:“如有撤掉中国国旗者,以军法论处”,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为联络吉林各部团结抗日,李杜会同丁超、王之佑、马占山等共商大计。1932年1月31日在哈尔滨成立了统一指挥抗日军队的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公推李杜为吉林抗日自卫军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