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哈尔滨保卫战由双城阻击战揭开战幕。从1932年2月1日拂晓战至5日夜,赵毅旅长率第22旅击溃伪军刘宝麟旅,致日军天野旅团主力受重创。敌援军田岛旅团和20架敌机攻击赵毅旅,势孤难为的赵旅失利。李杜赴前线指挥,布置防线,组织反击。2月4日晨,日伪军多路向哈尔滨市区发起总攻,自卫军中个别团长投敌、旅长临战脱逃,敌人毫无阻碍地向李杜、赵毅坚守的阵地压来,腹背受敌孤军苦战的义勇军部队陷入重围。赵毅指挥所部以退为进向敌猛攻,瞄准时机同李杜等率部突围成功。深知李、赵所部英勇善战的日伪军不敢穷追。第二次哈尔滨保卫战“始以转战经日,伤亡盈千,兵力过疲,呼救无援”而失败。李杜重振旗鼓,率部退守宾州、方正。后,返回依兰。
组建抗联军
熙洽等汉奸对处在极度困难中的李杜曾4次派人劝降,日军首脑亦威胁利诱,企图迫李杜就范。李杜当众揭穿敌人阴谋,痛斥游说者,致电北平救国会庄严宣誓:“只有杀敌李杜以光我中华民族,决无降敌李杜以污我中华战史。”
此时,李杜冷静分析严酷的现实后,号召将士们振奋精神克服困难,重新组织和发展抗日力量,建立武装抗日根据地。他在给**的电文中表示:“组织联合司令部,整饬部属,再图规复??为国牺牲,士皆用命,成功利钝亦所不计。”“九一八”周年纪念日,李杜发表宣言:“宁杀敌而死,不苟且全身,全民族之生存与光荣,必自奋斗与牺牲中求之”。经过整顿的自卫军和王德林所部救国军合作,控制了以梨树镇(今鸡西市梨树区——笔者注)为中心根据地的大片地区,抗日义勇军发展到7个旅四五万人。
“九一八”事变后,**得知李杜举旗抗日,派参加过北伐、留苏归来的**员周保中协助李杜展开抗日斗争。李杜,第一次与**人接触,同参谋长周保中结下战斗友谊。
1932年11月,日军3个师团对李杜领导的抗日联军“围剿”。李杜、周保中和副司令王德林率部分路阻击,节节抵御。终因力量单薄,后继无援而告退。敌人占领了哈绥沿线重要防地,自卫军大本营梨树镇岌岌可危。李杜改变计划率部转入密山县等地,决计撤入苏联境内养精蓄锐以图再起。
周保中奉**满州**指示,率千余人坚持国内抗日。后来,周保中部编入**人杨靖宇、赵尚志领导的抗日部队。1936年1月28日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周保中任第5军军长。在**建议下,以**人为主要领导核心的抗日联军暂未设总司令一职,空缺职务是特意为李杜留用的。
惦念东三省
退入苏境的李杜,在莫斯科受到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颜惠庆的接待。在苏的3个月里李杜为寻求国民政府支援东北人民抗日,多次找颜惠庆表明心迹。被李杜抗日热情和坚强信念感动的颜惠庆,安排李杜一行于1933年4月末绕欧洲返回祖国。
途经意大利威尼斯时李杜巧遇在欧洲考察的**,向他汇报了东北的抗日形势。**对李杜等抗日英雄壮举给予高度赞扬,支持李杜找国民政府争取援助,表示在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找他。两人恋恋不舍地分手后回到上海,受到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等国民党人士的热烈欢迎。
回国后,为东北的抗战李杜亲上庐山见蒋介石,请求政府拨款援助留在东北坚持抗日的义勇军,扩大抗日游击队,安抚和慰劳撤进关内的战士和家属。可是,不存抗日之念的蒋介石令李杜败兴而回。然而,对抗战不灰心、不泄气的李杜决意凭一腔热血发动群众、联络旧部、继续抗日事业。他多次派代表潜入东北,联络和指挥在吉林、松花江流域坚持抗战的义勇军各部,勉励他们不屈不挠抗击日军。
在上海的李杜,积极投身由宋庆龄、何香凝等倡议成立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任该会武装部长。他利用这个身份奔赴机关、团体、学校宣传抗日主张和义勇军在东北抗日的艰难困苦、英勇顽强事迹,组织各界捐款支援东北人民抗日。
他想起**曾许诺“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找他”,于是李杜请求**出兵东北抗日。然而,迫于蒋介石压力的**却无能为力。据此,李杜认识到只有中国**才是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他通过上海党组织引荐结识了冯雪峰,他坚定不移抗日救国行为得到**的肯定和支持,他义无反顾地参加到**组织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回东北领导抗日阻拦重重,李杜决定以出洋考察名义转道苏联去东北,**派亲信应得田、赵毅相助。李杜走访苏联驻上海**以图苏联支持,会见美军政人员探讨抗日方略,联络旧部和同僚商议抗日大计,接触**人士征求抗战策略??做着回东北大干一场的准备。可是国民政府对李杜回东北抗日百般刁难阻遏,不办理出国签证。虽经1年半的多方努力出国申请被批准,但国民党方面却把李杜回东北抗日的计划泄露给日本当局。日本向苏联提出抗议,迫使苏联当局拒绝李杜入境。在巴黎羁留半年的李杜一行,1936年末返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