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冯占海举旗抗日与围攻吉林城(2)
熙洽甘心降敌以后,一面派员对我团威胁利诱,一面令日军骑兵进占口前车站,与我团官马山的骑兵对峙。双方不时发生接触,但因敌人妄想诱降,故尚无大冲突。熙逆在9月24日前后曾三次派人到宫马山对我团驻军威胁利诱:第一次派永吉县长关荫轩持熙逆亲笔函劝降,大意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应忍辱负痛,勿与日军发生冲突,免将事件扩大。兹任你为吉海护路司令职务,应听从新政府命令”等语。第二次又派伪司令长官公署参议杨沛然持函前来威胁,大意谓:“日军屡次准备向你进攻,均被我劝阻,你应祸福相权,当机立断,率部返回省城,今改任你为省城警备司令职务,并保护你生命财产绝对安全。余与你有师生关系,决不食言”等语。第三次派艾遒芳携熙函前来劝降,略谓“传闻你有意准备向日反击,日军已得到情报。日军嘱我转如果你向日军抗击,则将吉林市人民洗光。倘若如此,则应告你,由你个人负责。希望你念及省城百姓灾难,速即解除兵柄。如不愿就官职,可送往日本留学,先发给数万元留学费用,以后一切费用由政府负责”等语。
我对熙逆先后派员威胁利诱劝我投降,均严词加以拒绝。我部全体官兵对熙逆甘心投敌卖国的行为,深为愤慨,人人切齿,一致表示要抗日讨逆,誓死不屈。至是我军即将原有部队正式改编为抗日军。
冯占海之子冯树棠在《冯占海将军抗日救国事略》中记载了冯占海的抗日通电:
略谓:“日本侵我国土,掠我省库,杀我同胞,熙洽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罪大恶极,军人有保土卫民之天职,望我东北军民,群起抗敌,绝不屈服。”
冯占海在东北抗战最为著名的成就,是1932年7月组织的吉林围城战。在这次战役中,冯部一度突入吉林省城,成果辉煌。
姜承著《冯占海举旗抗日》记载:
1931年9月,身为吉林军署卫队团团长的冯占海,劝熙洽抗日未果,愤然将部队带到永吉官马山,在一个叫老营盘的小镇上誓师,向吉林省各界发出抗日讨逆通电,举起抗日大旗。
冯占海收编了宫长海、姚秉乾等部队,被张作相任命为吉林省城警备司令兼混成新编第一旅旅长。全军拥众一万五千余人,成为吉林境内的一支抗日劲旅。之后又联合李杜、丁超、王之佑、赵毅、邢占清等人,成立吉林自卫军,转战哈尔滨、双城、方正、拉林,经历了拉林遇险、哈尔滨保卫战、双城狙击战、桶子沟救援战等大小战役,给日伪军沉重的打击。
1932年3月1日,一个从头到脚代表日本殖民统治者利益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出笼。冯占海联合黑龙江的马占山、吉林的李杜等力量,在哈尔滨保卫战失利后,被迫撤退,将部队改称为“吉林救国军”,冯占海为总司令,官长海为副总司令,李文光为参谋长。大军一路南下,连克数城,声威大震。远近民众抗日武装、绿林武装及反正伪军官兵纷纷来投。至1932年6月下旬,全军已编成12个旅、4个支队、3个独立团、1个特种营计五万余人。
1932年7月初,冯占海率领部队向吉林市挺进,打响了震惊全国的吉林省城围城战。
7月4日,冯占海指挥大军兵临五常城下,守城日伪军招架不住冯军的猛烈攻势,逃往山河屯。7月5日,残敌退进舒兰城。冯占海见机不可失,传令王锡山、孙贺喜快速拿下舒兰,扫清进击吉林的最后一个障碍。7月7日,不待日伪军喘息和清醒过来,便忽然出现在舒兰城下。守城敌军紧闭城门死守,以待援军。吉林省城增援日军,一面派出十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连续几日,冯军被阻在舒兰城外。7月13日夜晚经过浴血奋战,终于以血的代价攻进舒兰城。
从这张关东宪兵队绘制的标明吉林抗日武装力量分布的地图可以看出,吉林省城周围方圆数百里,到处都有冯家军的身影。当时日伪当局非常震惊,对冯家大军逼近吉林市非常惶恐,情报如雪片似飞至吉林省城。
1932年9月10日黎明,吉林古城从晨曦中醒来,随着攻城总指挥宫长海的一声令下,大地猛地颤抖起来,炮声如夏日的惊雷,吉林市上空炸响,子弹如飞蝗,枪声响云霄,千军万马向着城池及各敌军要塞冲去。
日伪当局对冯军进攻吉林早有准备,配备了飞机、重炮和优势兵力,分头把守。战斗一开始,敌军便以猛烈的火力还击,整个吉林城硝烟密布,炮声隆隆,硫磺气味飘散到几十里之外。两军从早战至中午,一时难分难解,相持不下。第一天攻城受挫。
赵维斌、王锡山,孙贺喜,田霖、李子玉等部也分别在吉林外围展开了打援、毁路活动,外围应援之敌被死死卡在吉林城外,为攻城部队解除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