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初,朱庆澜以东北义勇军后援会会长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的双重身份,多次奔赴热河前线。会同**、张作相、宋子文等人视察督战和慰问东北军、义勇军将士。当时,聂耳曾随从朱庆澜从上海赴热河保卫战前线采访。这段采访经历,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和诞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长城抗战以后,朱庆澜又致力于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宣传抗日义勇军的事迹以呼吁全国抗战。1932年9月25日,上海晨报主编陈彬龢出版了全国第一部宣传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的书籍《东北义勇军》,朱庆澜为晨报主编陈彬龢题写了书名。
1934年夏,中国电通影片公司成立。它是由朱庆澜的好友马德建、司徒逸民、龚毓珂等集资创建的。马德建是上海江南制造局负责人,曾组织工人为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生产枪械弹药,支援抗日义勇军。电影公司成立后,共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四部享有盛名的影片。
1934年,朱庆澜出资赞助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抗战电影《风云儿女》。《风云儿女》原作者田汉,编剧夏衍,作曲聂耳、贺绿汀,录音司徒慧敏,摄影吴印咸。主要演员是王人美、袁牧之。影片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影片主题歌:《铁蹄下的歌女》,由著名歌唱家张权演唱。影片内容是描写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当时田汉只交出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就于1935年2月19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了。田汉被捕后,音乐家聂耳找到夏衍,承担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作曲创作任务。在电影《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影片中的主题歌并没有确定歌名,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也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
那么《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和“进行曲”两个名称如何成为一个名字呢?作为东北义勇军的总司令和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即兴挥笔,画龙点睛地在“进行曲”三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三个字。
也只有作为《风云儿女》电影的投资、编剧等关键人员,以及作为东北义勇军关键人员的双重角色,才有可能将聂耳从日本寄回的《进行曲》改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这就如同朱庆澜为长城抗战中宋哲元的29军题字“气壮山河”,又如同为参加1。28淞沪抗战的上海市民义勇军题字“民族之光”,以及怀着对义勇军深深敬意为上海晨报题写的书名“东北义勇军”一样,将义勇军与气势恢宏的乐章联系在了一起。最后,《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的名字就确定为《义勇军进行曲》,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成唱片,公开发行。
我们必须承认,东北义勇军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做出重要贡献的,不然,为什么《义勇军进行曲》会成为全民族的战歌,因为他们不分民族和党派,这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精髓所在,故久唱不衰,乃至成为国歌。
朱庆澜将军在广东**任上有力支持孙中山先生后,便退出政界。他后来曾任过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长,黄河水利工程委员会委员长,华北慈善联合会会长,专门从事抗日、救灾、慈善和保护历史文化的社会活动。1929年,陕甘发生了罕见的大旱灾,他顷尽全力投入救灾。1939年春,法门寺寺院、宝塔建筑面临毁灭时,他组织开启了自明朝万历年间后的第一次宝塔募捐和修缮工程,同时封闭保护地宫,保护了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941年1月13日,朱庆澜将军去世。冯玉祥先生写下了278个字的悼诗《哭朱将军》,其中说“公而忘私,识远器深”、大仁大义,一片慈心“;国民政府林森**致电,“先生致力恢宏,群伦仰望,仁人遂萎,海内同嗟”;***致电,“子桥先生仁闻伟抱,遐迩钦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委派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伍云甫、周子健先生,前往吊唁,并送去布匾,上面写着“仁勇慈祥”。
一位民国老人和先贤去世了,他埋葬在西安市长安区竹园村的终南山下。朱将军墓地的第一代守墓人杨进斌先生一直陪伴着他,**期间杨先生豁出性命保护墓地,临终前嘱还咐儿孙“要不离不弃,守护到永远”。至今守墓人已经到第三代了,并且还在默默地传承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如此自然平静,然而又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