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义勇军英烈张永兴(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时,他在奉天(沈阳),目睹日寇侵华残暴罪行。1931年9月21日,他化装随难民去北平。九一八事变后他曾捐募了些药品,通过丹东政记轮船公司的爱国船员把药品送到东边道义勇军手中。
1931年9月27日,他参加了在北平西单奉天会馆召开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大会决定:“发动东北民团、散兵、土匪,组成抗日游击力量,打击日本侵略军。……”会后,他向该会领导提出要出关组织抗日武装力量的要求,得到允许。他是该会派员出关的第一个人。
1931年9月底,,张永兴到沈阳找到”金某”,寻找抗日力量。经“金某”介绍,他前往新民。
1931年10月3日,来到新民县姚家窝堡救国军驻地。投奔高鹏振部下。协助高鹏振在新民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详见《新中华》杂志笔名王立川写的《血战归来》。
1931年10月10日,抗日救国军成立,称“东北国民救国军”,推举高鹏振为司令。1931年10月末,救国军遭到东北军骑兵第三旅的袭击,救国军伤亡惨重。事后,张张永兴向高鹏振提出建议:1多介绍有军事经验者前来指导,加紧训练;2派人去锦州政府,要求其通令所属辽西各机关相机援助合作,勿加摧残。高鹏振采纳了他的建议。
1931年11月6日,他经沈阳到北平,在北平会见了救国会领导人王化一、阎宝航、卢广绩,救国会**决定让他到救国会军事部工作,负责辽西各路义勇军的联络和指导。
整编救国军:高鹏振责成张永兴整编、训练义勇军全权“负责施行”。部队经过整编和一段时间有计划的军事训练后,使这支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高鹏振在张永兴的协助下,统帅千匹铁骑,驰骋在辽西、热(河)边各地,不断给日本侵略军以重大杀伤。高鹏振对张永兴的组织和军事才能十分敬佩。
1931年11月25日,救国军在新民县五台子痛击日军一个小队。
1931年12月3日,他们又指挥千名骑兵夜袭黑山县确屯。
1931年12月30日,向大通线十家子车站发起攻击,一度切断了大通线。
1932年1月3日,锦州失守后,高鹏振、张永兴率部与耿继周第四路义勇军相配合于4日晚,攻击新民县城,他们一度攻入城内,接着又挥师西进。
1932年1月15日,攻打黑山县五台子。
1932年2月初,他们又在新民县指挥了梁山烧锅伏击战。东北国民救国军所到之处,捷报频传,日军受到沉重打击而惶惶不可终日,日本侵略者惊呼:辽西已成“匪”世界。
1932年春节前夕,救国军移驻新民县王三虎屯休整。此时救国会调张永兴回会工作。他离开了高鹏振部队,到了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工作。张永兴虽然走了,但由他协助组建和指挥过的这支抗日队伍,一直在辽西、热(河)边一带与日本侵略军进行频繁地战斗,直到1937年5月,才最后失败。
张永兴在救国会军事部工作期间,参与拟定辽宁义勇军对日作战计划,听取各路义勇军代表来会的汇报,代表军事部向各路义勇军代表传达近期作战计划。同时,他还挤出时间到东北大学、东北中学给师生作报告,讲述义勇军英勇杀敌的事迹和日本侵略者掠夺东北财富和屠杀人民的罪行。
1932年春天,张永兴全家搬到北平,是张永兴三弟张家兴送其妻子(李淑琴)、其妹(张静)、大女儿(张晓玲)、二女儿(张慧贞)、三女儿(张艾林)、四女儿(张秋月)、五女儿(张清云)、六女儿(张秀英)到北平,住在洒醋局胡同四号。家搬到北平不久,张永兴又走了。
1932年5月,张永兴转道安东,长途跋涉来到唐聚五部视察,端午节回北来。
1932年6月30日,军事部决定让他到义勇军第二军团工作。
1932年10月他又被调回北平。
1932年冬,他去南京汇报工作,在南京国民党改组派高级官员筹建的“经济研究会”上,与当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的同窗好友刘进中同志相遇。
1932年12月,由王兴让同志介绍张永兴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入党后,他继续留在救国会工作。不久,又把他的关系转到了河北省军委,参加了省军委的工作。
1933年初,东北各路义勇军先后退到热河和长城沿线一带。救国会派他前往视察义勇军。
1933年5月3日,何应钦下令改组河北省义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