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8、探访高鹏振抗日遗址

8、探访高鹏振抗日遗址

10日,农历腊月初三,各路人马约2000人开始在大虎山集结,其中,人数最多的是高鹏振部,有千八百人。

午夜11时,攻打大虎山的战斗全面打响。高鹏振率部从驻有大量日军的东面开始全力猛攻。在黄家街、大庙、“第一楼”及警察署一带,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义勇军先后打死了数十名日军。据当地老百姓回忆,当时那附近的弹壳遍地,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

铁路南的焦家大院及“宝巨丰”、诚信公司两家日本人开办的粮栈,也是他们的重点攻击目标。经过半小时的战斗,“宝巨丰”、诚信公司两家粮栈先后被拿下,打死了里面的25名鬼子,在诚信公司就打死了12个。

整个战斗历时2个小时,歼敌100多人,包括日本军官5名。

《国歌》创作母本从这里诞生

离开大虎山镇,我们一行又前往英城子乡。经过一段不短的土路,在歪脖山村见到了高家大院原址,高鹏振1898年出生于此,兄弟姐妹七人,在兄弟3人中,高鹏振排行**。在这里,他度过了8年与世无争的童年生活。高家前后套院共14间正房、10间厢房,共24间房。大院早已在时代变迁中消失不见,现在,已变身普通农舍,被孙辈高春峰等继承。

8岁时,高鹏振随家人迁徙到朝北营子村,在这里,我见到了高鹏振创作“誓词”和组织队伍宣誓之处。“九一八”事变当天,高鹏振连夜从沈阳回到朝北营子村的住处,号召当地乡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组建抗日队伍,得到大家热烈响应。并且,高鹏振在朝北营子村的6间小房中创作了队伍的誓词,百姓称为“老梯子誓词”。如今,6间小房已化为玉米地,抽枝结穗。

1931年9月27日,高鹏振以旧部为基础,组建起二三百人的抗日队伍,命名“镇北军”,在村中一处场院,他组织全体宣读誓词:“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碎,家园毁,父母成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如今,部队宣誓的场院原址上已建起多个农家小院,场院旁的市场早已不见踪影,唯有一块新立石碑提示我们勿忘历史。

同年10月10日,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特派员、**员王立川的帮助下,高鹏振对队伍了进行整编,更名为“东北国民救国军”。王立川还将誓词填入古曲“满江红”成为“誓词歌”,被其后成立的多支义勇军广泛传唱,并衍生出多个版本。因此,经义勇军多名专家反复考证,“誓词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母本。

与五台子大捷遗址擦肩而过

在英城子乡文化站站长赵春杰的引领下,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五台子大捷遗址。看到遗址前的一刹那,我恍然想起曾与它擦肩而过的一次经历。

今年6月26日,我随“万名人才下基层”队伍走进黑山进行帮扶活动,在五台子村的一个小广场处设点。广场其他各处修建得平整、干净,却在西侧有两所旧时建筑,风格与现时民舍格格不入,门窗尽已破败,隐约可见内有香炉、供案等物。当时,我们就对这里怎么会有这样一处建筑表示好奇。这次再来,才了解到这座清代小庙的“身世”——

1932年1月12日,大虎山遭袭后的日军派出数队队伍,前往新立屯、五台子村一带围剿高鹏振的救国军。高鹏振巧妙利用战机,率领队伍会同联庄会,历时10小时,将一个中队近百名的日军剿杀于五台子,并缴获机关枪、迫击炮、子弹、马匹等大量战利品,义勇军几无伤亡,史称“五台子大捷”。这两座距今已300多年的清代小庙充当了历史见证。

当‘胡子’,他被逼无奈,侠肝义胆;做抗日战士,他忠诚为国。在黑山提起高鹏振,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随便哪个人,都能说出个三六九来。他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至今仍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