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的父亲韩家麟(2)
1932年3月下旬,父亲按预先与马占山制定的计划,开始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他亲赴海伦、拜泉一带与各县长和部队长官取得联系,为进一步唤起民众,采取以民为兵策略,编练民团,并向伪黑龙江**发出“部队不稳,急需安抚”等假报告,作为制造马占山离开齐齐哈尔到各地视察部队的借口。
随后,父亲又以接马占山家眷来省城为名去海伦县,秘密通知马家人迅速离去。安排他们先取道黑河过国境到苏联**,再乘船去天津。家眷的顺利离去,完全解除了马占山再次抗日的后顾之忧。之后父亲暗里串联和收复反军,并利用民间枪多的条件编练新军。他还调马占山卫队开赴黑河,编入步兵旅,以造成马占山要去长春赴任,不再用卫队的假象。
4月2日零时,马占山密令步兵一营,乘汽车20辆,与骑兵一营转移先出省城。黎明,马占山与父亲两人带随从数人,乘坐汽车急赴黑河。7日在黑河重组江省抗日政府和抗日救国义勇军总司令部。12日父亲拟定电稿,马占山通电全国,宣布重举义旗,抗日到底,表示了“为民而战,不灭夷寇,誓不生还”的坚定信念。父亲在马占山摆脱日伪虎口反正,返回黑河,重举抗日旗帜的准备工作中和其后与日军的艰苦战斗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直至战死疆场,以身殉国。
马占山重举义旗后,分别致电**和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人阴谋建立伪满洲国的罪行,表明再度抗战的决心。这使日军十分震惊,也让日本人在国际上丢尽了脸面。因此对他恨之入骨,决心集中优势兵力,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其消灭。
遗体被日军误认为马占山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日军集中兵力,沿齐克、呼海两铁路夹击马占山部队。马占山部则越过呼海铁路,在庆城一带同日军激战,并占据大青山为根据地,以期借助天险进行长期抗战。
7月中旬,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大青山马部发起猛攻,前后四次血战,历经六昼夜。战斗之激烈,较之江桥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役日军死伤千余人,遗尸遍野。马占山部竭力抵抗,加以青纱帐起,江河泛滥,大山中交通闭塞,蚊虫食人,日军被迫于25日退回呼海铁路。马占山率骑兵2000余人再次东进,于26日在海伦、东安、古镇、罗圈甸子等处与日军作战。后行至庆城县东山里张河白硷子山口时,遭遇日军步、炮兵千余人的伏击,猝不及防,被日军重重包围。激战三昼夜,马部人员伤亡惨重,马占山面部受伤,辎重损失殆尽,形势万分险恶。于是马占山与父亲决定各带一部,分两路向不同方向突围。父亲率领官兵百余人和马驮子50多匹向北突围而走,以吸引日军主力掩护马占山。
这次突围,马占山进入深山老林荒无人烟的地区,后面追兵渐渐远离,因而得以脱险。40多天后,马占山带领余部走出山区,来到龙城县城。而龙城县官员及军民在此之前,已从报纸上看到“马占山阵亡”的消息及日本人在现场拍的尸体和海伦县城上挂着的马占山首级的照片。今见到马占山一行突然到来,均惊奇不解。马占山等闻之,也不知其故。后来他们听到和父亲一同突围的一名幸存归来卫士的报告才真相大白,并明白了日军后来不再追他们的原因。
原来,马、韩各率部队分头突围后,日军见向北突围的人数比较多,又有马驮子随行,便认定马占山必在其中,于是紧追不放。经过一天的急行军,父亲所部将日军甩在后面。当天晚上,父亲率部行到庆城县东山里罗圈甸子一处时,见山间有民房,因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又后无追兵,乃行宿营。不料午夜之后,日军田中大队追兵赶到,即将他们团团围住。7月29日拂晓,日军发动袭击,父亲率部凭借房屋院墙奋起迎击。经过一天的激战,父亲身负重伤数处,最后中弹壮烈牺牲。全体官兵拒不投降,几乎悉数战死或被杀害。
当日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一位身着呢料军服、足蹬马靴的小个子军官。他面部已血肉模糊,鼻下尚有胡须,其身材、相貌与马占山酷似。同时,又从他身背皮质挎包中搜出马占山的名帖及私人印章一枚、溥仪送给马占山的玉质镶金名贵烟具一套。因此,日军田中信男少佐确认死者定是马占山无疑。他对此如获至宝,立即现场拍摄照片,并把首级割下(后悬挂于海伦县城上示众),然后火速将击毙马占山的消息报告上级。日军头目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欣喜若狂,立即向东京陆军省和天皇报告请功。伪满及日本报纸和电台,均报道了马占山已经被击毙的头号新闻,并刊登了战场照片。后来,日军将父亲的首级送至日本首都东京,并举办展览会庆贺“击毙”马占山的“胜利”,演出了一幕遗臭万年的滑稽闹剧。
马占山得知父亲壮烈殉国的消息时,涕泪俱下,长时间不思饮食。
父亲为国捐躯时年仅34岁,是“九一八”国难以来,中国抗日战场上阵亡的将级军官中的第一人。他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壮烈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名垂千古。
【人物小传】
韩家麟(1898—1932),国民党东北军少将。吉林省梨树县人,祖籍山东黄县,高小毕业后,回家务农。“九一八”事变后,跟随马占山参加江桥抗战,打响抗日第一枪。曾任黑龙江省军署少将参议兼省府机要秘书、黑龙江抗日救国义勇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32年在黑龙江庆城与日寇作战时,壮烈牺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证书,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作者简介】
韩宝轩,1918年生,吉林省梨树县人。复旦大学毕业,离休干部,民革成员。1942年上大四时响应政府征召,投笔从戎加入中国远征军任美军顾问团中校翻译官。随军在云南、桂林、广西对日军作战,直到日本投降。复员后在辽宁、天津等处银行任职。韩明为韩宝轩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