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的父亲韩家麟(1)
作者韩宝轩
核心提示:父亲16岁时被时任奉系吴俊升部骑兵二旅三团少校连长的马占山看中,收为义子,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
我的父亲韩家麟是著名爱国抗日将领马占山(我妻子的祖父)的部将。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代**马占山临危受命,率黑龙江省军民奋起抗击。嫩江桥一战,重挫日军,威震中外,史称“江桥抗战”。父亲追随左右,竭诚合作,驰骋沙场,始终不渝,1932年于小兴安岭庆城(今庆安)县东山里罗圈甸子与日军鏖战时阵亡。
坚决拒绝充当日本人帮凶
父亲16岁时被时任奉系吴俊升部骑兵二旅三团少校连长的马占山看中,收为义子,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随着官职的晋升,父亲深感知识不足,还要继续深造,于1930年考入沈阳“东北高等军事研究班”(隶属东北讲武堂),家眷也同往。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时,父亲正在军校。当天夜里,军校即被日军占领。次日,在校任教的日本教官和派入的日军头目开始对学员进行利诱,迫使他们与日军合作,当时有一些学生**。但父亲等人的爱国仇敌之志并不为敌人的利诱所动摇,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坚决拒绝充当日本人的帮凶。他与同学马荣久(东北边防军第53军军长兼黑龙江****万福麟的副官)等设法逃离军校,在农民家中躲藏几日后,化装潜回家中。此后他们携家眷混入逃难人群中,冒死从沈阳跑到皇姑屯搭火车入关到了北平。他们的行动充分表现了一个爱国军人高尚的民族气节。
到达北平后,父亲与马荣久辗转找到驻防北平的53军军部,面见军长万福麟。向万陈述了日本人占领沈阳后的暴行,并要求返回黑龙江省原部队,万允予考虑。
马占山在“九一八”事变时任黑龙江省步兵第三旅中将旅长兼黑河警备司令。日军逼近省城齐齐哈尔时,城内只有一个卫队团,周围也仅有四五个省防旅。省城内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投降派和日本特务活动猖獗,形势逼人。于是**在请示南京**政府后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代**兼军事总指挥(可调动全省及周边部队)。
1931年11月4日晨,日军第二师团步、骑、炮兵1300多人挟汉奸张海鹏部,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对齐齐哈尔南面的泰来嫩江哈尔葛铁路桥马占山部江桥阵地直接发起大规模攻击。出乎日军预料,他们遭到了马占山部的坚决抵抗,激战三昼夜,日伪军死伤惨重,弃尸桥头,狼狈败退。江桥之战是我军自“九一八”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江桥抗战”历时近半月。日军先后投入兵力3万余人,且装备精良。马占山部投入兵力1万多人,皆为地方部队且装备比较简陋。在东北大部分国土沦丧,国民党将领的一片恐日声中,黑龙江省地方守备部队以简陋的武器阻击不可一世的强大的日军于江桥,使投降派论调受到打击,使全国的抗日热情达到了**。
往返北平黑龙江传达军事机密
日军对黑龙江省的入侵,切断了**、万福麟与黑龙江省军政部门的联系,张与万当时急需了解黑龙江省抗战的详细情况,以便对战局作出重要部署和指示。因此,张、万批准了父亲要求返回黑龙江省的请求,并委派他为专使,负责为马占山传递机密指令。
父亲接到批准命令后,非常兴奋,随即着手准备启程。他置办衣服将自己化装成商人模样,母亲为他将一件写在丝织品上的**指令絮在棉裤里,父亲简单安排一下家事就冒险上路了。
马占山率部在江桥一线与日军鏖战的生死关头,父亲带来了**的密令。马占山见到受过正规化军事训练的义子回来助战,非常高兴,任命父亲为黑龙江省军署少将参议兼省府机要秘书。他既参与制定部队作战计划,也参与省府的各项重要机密工作,是马占山的得力助手。在父亲等将领的协助下,马占山率部多次予以日军大本营急调的专门用于寒地作战的精锐部队多门师团以重创。多门师团长多门二郎的胞弟被我军击毙,多门二郎本人也险些被俘,多名联队长级敌酋毙命,更有敌机被我军击落。
“江桥抗战”失利后,马占山率部及**退守海伦。此时,马占山又派父亲返回北平,向**和万福麟汇报江省抗战情况。
父亲第二次从北平携带张、万的密令返回黑龙江省后,继续跟随马占山抗日。而此时东北局部抗战的性质,除黑龙江省抗战政府还在独立支撑外,实际上已由政府行为转变为民间行为。许多东北军将领相继收集旧部及乡间民团和民众组成抗日义勇军,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军。1932年2月,父亲受任黑龙江抗日救国义勇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为抗日出谋献策,不遗余力,始终不渝。
重举义旗抗日到底
从1931年11月4日正式打响江桥之战到1932年2月,马占山的部队历经大小数次战役,人员伤亡惨重,武器弹药消耗殆尽。他多次向国民政府请求支援,并派秘书韩立如往南京向国民政府报告战事和请求接济事宜。但他没得到南京政府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的支援,面临日军合围、孤军奋战、伤亡惨重的严峻形势。日军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也派出汉奸以“联省自治”名义极力拉拢之。马占山与父亲等经慎重考虑,为摆脱目前困境,保住黑龙江,以图东山再起,便行韬晦之计,决定采取诈降的策略,暂时接受伪满的任职。其后马占山借机整编部队,补充枪支弹药、粮饷经费。马占山诈降的策略,令许多人不理解、不认可。一些将领离他而去,一些部队投奔他处。而日本人也撕毁当初的承诺,不断加强对马占山的控制,这些都令马占山非常苦恼。
父亲一方面劝慰马占山;一方面尽最大努力安抚那些不明真相的将领和部队。1932年3月12日,马占山由长春返回后告诉父亲,要他去军政部任职是调虎离山,此去长春已见日人野心毕露,江省也恐难保。两人彻夜未眠,反复研究,可选之路只有一条:重举义旗,抗日到底。而此时韩立如也受**的委派潜回江省告知马占山国联调查团即将到东北进行调查的消息,马占山认为反正的时机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