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本制造“天津事件”
摘自王辅:《日军侵华战争》
日军于“九·一八事变”占领奉天不久,即又在我国关内地区制造骚乱,企图转移国际视听,以便造成向这些地区出兵的借口。当时敌所制造的骚乱,一为天津事件;一为上海事件。并因上海事件而爆发了“一·二八”战争。
(一)敌策动该事件的目的
天津事件,是由关东军司令部附、土肥原贤二大佐所策动。土肥原曾是奉天特务机关长,“九·一八事变”后的第2天,即出任奉天市长近1个月。日军参谋本部及日本政府认为这样做,易于引起国际上对日本有“亡人之国”的指责,因而在10月15日令土肥原辞去沈阳市长职务,由留学日本并在日本居住多年的赵欣伯继任。
土肥原自1904年10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之后,在军队里干了不太长的时间,即被调至我国的华北地区,并担任过日本驻北京特务机关坂西利八郎中将的助手。他通过与军阀、政客、买办、社会黑势力之间的奔走往来掌握着我国的社会动向,为日本侵华出谋划策。土肥原活动的手段很多,如支持亲日的反动势力,向其接济经费、援助武器等等,而主要是策动军阀混战,支持北方的亲日派,使我国常年处于自相残杀、动荡不安、贫困落后、国破家亡的内战之中,以利于日本从中操纵、控制,而达到吞并中国的目的。
在日军中享有“中国通”之称并可以讲流利汉语的土肥原,这次去天津的任务,是在市内制造混乱,乘机协助溥仪逃出天津至东北,作为将来伪政权的首脑。他到达天津后,即收买、网罗了一批汉奸,并唆使李际春、张壁等组成“救国军”便衣队,拟于11月8日在天津闹事。
土肥原在作好制造天津事件的准备后,即向关东军发回如下的电报:
溥仪确实有逃往东北之意,并准备在吉林成立政府,但天津总领事桑岛主计,根据外务省的训令,不希望溥仪离开,且严密监视其行动。因此如不采取特殊手段,则难以达到目的。
本庄繁接到这个报告后认为,采取特殊手段使溥仪离开天津,目前尚无此必要,待北满黑龙江等地局势稍为稳定后再考虑为宜。因此,令板垣征四郎通知土肥原,暂缓行动。可是土肥原已将他所说的特殊手段,予以实施。
(二)事件的经过
受策动的原旧军人李际春、张壁等汉奸部队,按计划首先在天津北门外的估衣街抢劫商店、搜抄行人财物、鸣枪**,造成天津市内人心惶惶混乱不安;随之,他们袭击维持秩序的军警,使市内陷入更大的混乱;接着,破坏了天津至北平的铁路,在混乱中两名日军被打死。
此时,驻天津的日军,在其租界内宣布戒严。
有关天津的情况,11月9日在北平的日本武官永津佐比重中佐,在向其上级报告情况的电报中,曾提到:
此次天津之**,是以张壁等为主的河北自治维持会一派所为,目前已占领天津地区的中国各要地,并已破坏了杨村铁桥。现正计划等待韩复榘的到来,……
从以上日本特务机关的电报看出,当时除关东军正策划组织东北伪政权之外,而华北的日本特务机关,亦正在酝酿“华北自治”的阴谋。
当时驻天津的日军部队,为香椎浩平中将的“中国驻屯军”,它是根据1901年辛丑不平等条约而进驻。其部队数量并不多,即:
中国驻屯军司令部驻天津
天津驻屯步兵队4个中队
北平驻屯步兵队1个中队
在天津市内发生混乱时,香椎浩平将其租界内的部队,作了如下部署:
(一)天津驻屯步兵队,实施既定之警戒。
(二)军炮兵队之重炮小队位于军营阵地,山炮小队位于运动场阵地,按预定计划作好射击准备。
(三)军预备队位于运动场,按预定计划面向法租界,并负责警戒军直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