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议定书自签定之日起生效。
本议定书用日文及汉文各制成两份,如日文本与汉文本之间,在解释上有不同时,以日文本为准。
在关东军已经进驻东北,一切受其支配的情况下,日本、伪满洲国所签订之议定书,其用意是向我国及世界表明,日本已与伪满洲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并依此而占据我国东北。同时还签订了如下之军事协定:
日、满军事守势协定
日、满两国之军事委员会,基于“日满议定书”,达成如下之协定:
第1条日满两国之一方或双方,受到第三国挑衅或侵略时,两国部队在日军指挥官统一指挥下行动。
第2条日军在满洲国领域内作战时,享有军事行动上必要的自由和得以进行有关的保障措施。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我国政府除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外,并电请国联主持正义,以制止日本对我国的侵略。9月20日,国联召开理事会,对日本出兵侵略我国东北进行讨论。我国代表施肇基与日本代表芳泽谦吉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芳泽反复狡辩的论点是:中国屡次进行抗日活动,使日本人在东北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日军这次占据沈阳、长春及东北各地,是为了保护日本在东北的权益。各国代表在听了日本强词夺理的狡辩之后,均非常反感,最后作出对此事件和平解决的决议。
国联,又称国际联合会、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19年1月18日召开巴黎和会时,由美国**威尔逊提议而于1月25日成立。以后在6月28日又通过其规约26条,并决定从1920年1月10日生效。该会之本意是增强国际间的互助与协调,以防止战争。国联系各国政府间的外交协调组织,它对违反其决议的国家并无强制其执行的权力。美国是提议成立国际联盟的国家,但他认为巴黎和会的凡尔赛条约不符合美国的国际政策,因而美国国会拒绝批准,所以美国也就不是这个联盟的成员。在日内瓦每年9月国联开会时,美国则以非会员的资格参加。
根据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情况,国联理事会于12月10日组成现地调查团,由英国人李顿爵士为团长,团员有我国的顾维钧、日本的吉田、法国的克罗第尔将军、意大利的阿得罗安季伯爵、德国的休奈博士、美国的穆考依将军。这个调查团于1932年2月3日出发,先到日本,然后至我国的华东、华中。在华北,会见了**将军。
于4月7日脱离了伪满洲国继续抗日的马占山将军在国联调查团尚未进入东北的4月19日,向国联发去反满抗日的长篇电报。
该调查团于4月20日从大连至我国的东北,之后,于23、24、30日分别多次会见了日本驻沈阳代理总领事森岛、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片仓衷。5月3日在长春会见了伪满洲国的外交部**谢介石,4日会见了伪满洲国国务**郑孝胥,5日会见了伪满洲国执政溥仪,6日会见了伪满洲国**总务厅长驹井德三,外交部次长大桥忠一等人。
5月28日,李顿调查团又至大连,会见了“满铁”总裁内田康哉,在离开东北的前两天,即6月3日回到沈阳,视察了日军自己爆炸柳条湖铁路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现场。
10月2日,国联将调查团的报告书,向全世界公布。
国联调查团的报告书,共10章约18万字。另有专家撰写的特别研究报告四篇。报告中,对如何处置日军已经造成的既成事实,曾提出绥靖的主张,如:承认日本在满洲之利益;树立中、日间的新条约关系;允许满洲自治;我国在东三省建立特别行政组织;建立相互援助的中、日条约;将东三省作为非武装地带,由外国人组织特别宪兵队来维持治安等等,企图排除日本独占东北,而由列强来共管。报告书对“九·一八事变”的结论,则肯定了是日本的军事侵略和一手炮制的伪满政权。如指出: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之军事行动,不能认为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满洲国并不是由真正的及自然的独立运动所产生,而是日军不宣而战,以强力侵吞的结果等等。
此时美国**罗斯福,对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于1933年1月15日发表了美国不承认伪满洲国的通告,对日本表示了强硬的态度,而且这一态度,直接影响了国联。
日本政府对国联调查团指责他们是侵略者极为不满。在国联召开会议前的1933年2月20日,日本内阁决定进行抵制。
1933年2月24日,国联在日内瓦召开特别大会时,各国代表由于受到美国对日本强硬态度的影响,在表决调查团的报告书时,有42个国家赞成,一国弃权,仅日本反对,随之,日本代表松冈洋右退出国联会场。3月27日日本政府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国联对各国并无制裁能力,退出国联并不是与各国断绝外交关系。一直注视着日本侵略动向的美、苏、英等国家,却已在准备着割除这个附着在世界肌体上令人厌恶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