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伪满皇帝溥仪退位始末(2)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登基大典上宣读诏书。
溥仪放下“诏书”,巡视一下面前群臣,说:“本人基于日满一德一心之大义,现在退位。希望各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有幸长生在世,想还能有再见的机会吧。”话一讲完就离开桌子,从右边走到大臣的前面,首先在最年长的张景惠前面伸出了细长的右手,要同大家握手告别……
当溥仪走到伪兴农部大臣于静远的面前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情况。对溥仪伸出来的手,于静远只予一瞥,就把双手转到背后去了,目光越过溥仪的肩,注视着挂在后面墙上的老挂钟。
在一片哭声,溥仪直接走出了屋子,摇摇晃晃地消失在黑暗之中,没有一个人起身相送,溥仪身边也没有了前呼后拥的随从,从现在起他不再是“皇帝”了。原伪满洲国**的日本秘书,看了一眼时钟,显示是零点三十分,1945年8月18日已经到来了。
嵯峨浩子在《流浪的王妃》一书中介绍:“退位仪式一结束,满洲国的要人们一反常态,谁也不愿意留下,纷纷以小镇寒舍常有土匪出没太不安全为借口,竟在一瞬间收拾好细软,向大栗子火车站奔去,车站马上给编好临时列车,把愿意走的人送到通化。留下的只有以溥仪为首的爱新觉罗一家以及宫廷职员,真是‘树倒猢狲散’。”
溥仪第三次退位,宣告13年零5个月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梦又一次破灭了,伪满洲国正式解体。
1945年8月11日晚上,溥仪就在日本人的带领下离开了伪皇宫,13日来到通化大栗子沟。而他在长春皇宫里的龙椅,已被苏联大兵坐上。
颠沛流离重获新生
8月18日早晨,张景惠来见退位后的溥仪,开口叫了声“溥大爷”,说在长春还有些公事需要回去处理,然后就跟“溥大爷”挥手告别了。当时这些伪大臣都急于返回长春,大栗子火车站已经水泄不通了。原来他们要赶回去成立一个叫“东北地方维持委员会”的组织,70多岁的张景惠是前伪满国务**,但他没有绝对把握出任维持会委员长,所以要急于回去为“委员长”的位置争一下。溥仪下令烧掉身边多余的东西,在长春未烧完的电影胶片继焚烧,几十本日记也扔进了火堆,在退位仪式上身着的伪满洲国陆海军上将礼服也化为灰烬,从长春捧来的列祖列宗的牌位也被烧掉了。在火堆前,溥仪跪地大哭。
毓螗回忆说:“8月18日,吉冈通知溥仪,让他到通化乘飞机去日本。这时溥仪命我去取清朝传国的两件宝物:皇冠上的珠和玉玺。当时带到大栗子白手卷箱子有四十多箱,都是绿色的,箱上有白钉。四十多箱宝物中,这两件宝物是我和李国雄两人亲手放在库房最西北角的箱子里的,任何人不知道,这时却找不到了。当时,溥仪逃亡心切,也没追究。就这样,把这两件无价之宝丢失在大栗子了。皇冠上的珠有三厘米长,形状不规则,象颗连根的牙形。”据毓螗回忆,这颗宝珠,从清朝初年就把它装饰在皇冠顶上,一直到溥仪这一代,凡是他穿朝服照的像,都能看到冠上那个用这颗珠子装饰起来的高桩顶子。还有那个玉玺,约有八厘米见方,手握的部分是个坐狮,下部连着个方体玺印。这两件宝物的丢失,与一个叫赵荫茂的人突然失踪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