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伪满汉奸——张海鹏

伪满汉奸——张海鹏

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德麟在天津被扣押,师长的位子也保不住了。对于张作霖来说,这叫“肥猪拱门”,他当仁不让地收编了28师。那么,师长的位子给谁呢?张作霖原打算给孙烈臣,但28师官兵“不答应”,张作霖就亲自兼任了一段,后来考虑到,28师的师长还是由28师的人来当好——这也是当时的一个“潜规则”。这样一来,也就只能在张海鹏和汲金纯两位旅长中选择了,最后,张作霖选择了汲金纯。因为汲金纯与张作霖早有“交情”,在张作霖与冯德麟的权力之争中,始终保持着“局外中立”态度。1918年,汲金纯被任命为28师师长。而对张海鹏,张作霖则没有着力提拔。1921年,汲金纯升任热河都统,当上了封疆大吏,而张海鹏仍然不过是个旅长(吉林步兵第七旅,驻一面坡)。

这年6月,张海鹏也想高升一步,恰好吉长(吉林、长春一带)镇守使阚朝玺另有委任,要去当洮辽(洮南、辽源一带)镇守使。张海鹏一见有戏,就开始谋划,但没成功,倒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耿玉田给争去了。张海鹏一赌气,索性连旅长也不当了,回到新立屯。

但张海鹏究竟是个“能人”,张作霖在“限制”的同时,也要“使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张作霖又想起了张海鹏,让他在新立屯招募军队。你想,张海鹏怎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辞职在家,闲得不得了,一见张作霖给了个台阶,赶紧接了过来。在新立屯,张海鹏招了4个营的兵力,都是骑兵,其中第一营营长徐景隆挺有名,江桥抗战时,伪军的前敌总指挥就是这个徐景隆。不过,他太不“小心”,所以被地雷炸死了——这让他的名气更大了。战争开始后,张海鹏带着新招募的军队,进驻滦州,但也没有什么建树,奉军兵败如山倒,退回关外。张海鹏便受命在洮南、安广、镇东、突泉一带“剿匪”。

第二次直奉战争开战之前,张海鹏的部队被编入第五军(军长吴俊升)。但张海鹏的部队刚到赤峰,奉军就胜利了。张海鹏这个窝火呀,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我老张竟无尺寸之功!不过,张海鹏虽然没有立功,也分到了一块“带肉的骨头”——升任洮辽镇守使。笔者以为,这并不说明张作霖要重用张海鹏,只不过是奉军的地盘大了,“镇守使”这个位子已经不金贵了,所以才轮到了张海鹏。有意思的是,张海鹏可能一直想追赶汲金纯,因为他们二人“资历”相同嘛。但却一直跟在阚朝玺后面“捡剩儿”。上一次,阚朝玺卸任吉长镇守使,张海鹏想接班,不想被耿玉田抢了先;这一次,又是阚朝玺升任热河都统,才有了洮辽镇守使的缺儿。在洮辽镇守使的位子上,张海鹏又卡住了,一直干到“鬼子进村”才有所提升,不过代价却是巨大的——在史书上被记为“汉奸”。

那么,说了半天,镇守使和都统到底是个什么位子?镇守使是地方军事长官,可大可小,基本上也就是军分区这个级别,一般下辖一个旅或一个师。而都统则是热河、绥远、察哈尔等特别区设置的最高军政长官。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想像张海鹏心中的不平了。我张海鹏和汲金纯一起给地主扛活,一起杀地主,一起当“胡子”,一起招安,一起当旅长,可后来呢?人家汲金纯都当都统了,我才意外收获,捡了个镇守使当。

更让张海鹏难以接受的是,张作霖“压制”他还不算,等到**掌权,照旧“冷落”他。皇姑屯事件时,黑龙江督办吴俊升也被炸死,张海鹏合计着,这回是不是有戏?论资历,咱张海鹏也不差呀!没想到,**却让万福麟补了吴俊升的缺儿。对此,张海鹏更是怀恨在心,心生反意,老帅在的时候,我张海鹏不敢“整事儿”,就你个“小六子”,我还受你的气?杨常事件时,东北政局一度紧张,张海鹏认为**处置失当,必难服众,便想乘机造反,但局势并没有乱起来,**的威望也空前提高,所以张海鹏也就没敢轻举妄动。到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海鹏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不跟老张家干了,打算入日本人的伙儿。恰好日本人也在物色“人才”,双方一拍即合。

1931年10月中旬,日本方面要张海鹏表明态度,并称只要张海鹏“拿下”黑龙江,那么,黑龙江就是张海鹏的(潜台词是黑龙江和张海鹏都是日本人的)。张海鹏欣然应允,准备“拿下”黑龙江。在事前召开的“军事动员会”上,徐景隆、鹏飞、刘茂义、傅铭勋等一些军官犹豫不决,甚至还有人反对,张海鹏拍案大叫:“你们都跟我当了大官,现在有事都不肯干,好!我姓张的自己去干。”参谋长李盛唐在一旁帮腔:“我们受张家父子这些年的压制,现在不干,还等什么时候!?”(见《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一书中《富璇善关于张海鹏问题的笔供》)在张海鹏的威逼下,徐景隆、鹏飞等人给他跪下赔罪,表示惟张海鹏马首是瞻。这样,张海鹏这一绺子人终于走上了汉奸的道路。

张海鹏与日本人“合作”

大概连张海鹏自己都知道,与日本人“合作”,没有好果子吃。因为他们的“合作”,必然要有一方当骑手,一方当驴子,而日本人是说什么也不肯当驴子,所以张海鹏没有选择。这个道理,张海鹏闯荡江湖数十年,不会不知道,所以在起初,他还惺惺作态。1931年10月1日,关东军往洮南运了一批军火,张海鹏颇有“民族大义”地声称:“这批军火是接济蒙匪的”,拒绝放行,愣是让军火运回沈阳。过了几天,日本人又把军火运过去,张海鹏这才“接收”。

张海鹏有了日本人的军火,又有日本人的支持,腰杆也硬了起来,准备进攻黑龙江。他扩充军队,积极备战。但我们知道,这都是表面的,实际上,张海鹏的“军权”连同他本人,已经“卖”给日本人了。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要让张海鹏夺取黑龙江呢?这里面也有玄机。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军“意想不到的胜利”。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说在一条商业街上,有几个小流氓,整天寻事生非,人们也不爱搭理他们。有一天,这几个小流氓就想,咱们旁边有一个银行,银行后院有一个食堂,那吃得可好了。一顿饭就掏两块钱,猪蹄、鸡蛋什么的随便吃,还有免费的啤酒喝。其他流氓说,好啊好啊,咱们也去吃。路上,他们合计,人家不让咱吃怎么办?一流氓说,那有什么,咱跟他单挑啊,别忘了咱的身份——“道儿”上的。二愣子,带把菜刀;刘秃子,拿桶汽油。没想到,他们一冲进去,竟然发现他们不但可以“占有”整个食堂,还可以“占有”整个银行,甚至整条街都归他们了。

笔者以为,当时的情形确乎如此。日军占领沈阳,似乎未费吹灰之力,随即,营口、凤凰城、丹东等地也相继沦陷,而后吉林也为之“轻取”。在辽宁和吉林得手后,日军便将目光盯向了黑龙江。但因为黑龙江省远处关东军势力范围之外,且与苏联接壤,自然有所顾忌。所以才需要找张海鹏这样“懂军事”并且“愿意效命”的人,“拿下”黑龙江。这样,日本人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的内乱。还可以跟人说:中国人的内乱损害了日本人的利益,他们不能“假装看不见”,所以才要出兵“平乱”。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日军才开始豢养张海鹏,并“帮助”张海鹏夺取黑龙江。

接下来,我们考察一下张海鹏是如何与日本人达成“协议”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海鹏心知肚明,日寇一定会进犯洮南,这时兴安屯垦军派张俊卿(张海鹏的侄子,时任兴安屯垦督办公署督察处长)来研究退守之策,商量的结果是两方互相照应,先向突泉(原属黑龙江,现属内蒙古兴安盟)撤退,而后向热河或黑龙江方面转进。但同时,张海鹏也同日本人“眉来眼去”,洮南满铁公所长河野正直负有重要使命,对他极尽拉拢之能事。

9月下旬,日寇第六守备队首次进入洮南之前,张海鹏率部向突泉方面退却,但他的参谋长李盛唐、军需处长李延龄却留在洮南,以便同日本人接触。经河野正直从中斡旋,李盛唐与日寇指挥官羽山少佐见了面。羽山说,日军不在洮南驻留,并保证洮辽一带“军政平稳”。次日,日本第六守备队果然返还辽源,张海鹏也从中途率队回到洮南。据伪满少将旅长富璇供认,这期间,张海鹏曾派他到锦州给张作相(东北边防军驻吉副司令)的父丧吊祭,见到了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令厅长荣臻。荣臻指示:“暂时可以这样敷衍,以后听司令长官指示。”但当富璇从锦州回去向张海鹏汇报时,恰好看见一个日本特务正与张海鹏、李盛唐等人在密谋什么事情。后来,富璇听说,日寇供给张海鹏3000支步枪、20万元钞票,从生意规则来看,这应该是属于“定金”。随后,张海鹏扩编军队,编成了8个支队和2个独立团,实力大增。

张海鹏“左右逢源”

**当然不希望张海鹏倒向日本人一边,于是也在“拉拢”张海鹏。1931年10月初,**任命张海鹏为蒙边督办,蒙边事宜,张海鹏可便宜办理。督办是省一级的军政长官,辛亥革命时,各省军政长官多称都督。不久,另设民政长,都督专管军事。但实际上,民政长难操实权,且多由都督指派。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改都督为“某将军督理某省军务”(如张作霖曾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1916年袁世凯死后,又改称督军。1922年,黎元洪提倡“废督裁兵”,但没有实效,只是将督军改为“督理某省军务善后事宜”,简称督理。也有的省份改称“督办军务善后事宜者”,简称督办。这么说来,督办、督理与督军是同一意思,与都统也大致是同一级别,张海鹏总算了了一桩夙愿——像汲金纯那样充任封疆大吏。

但这时局势动荡,**所给的,实质上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张海鹏心里当然清楚,不过,他还是组织了蒙边督办公署,任命了一批官员。张海鹏一手从日寇那里接“钱”,一手从**这里接“官”,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但从实际情形来看,张海鹏还是倾向于日本人。这年10月中旬,日寇第六守备队羽山少佐又找到张海鹏,要他表明态度。张海鹏也没闲着,知道“等”不是办法,得“积极主动”地跟关东军高层人物接触。带着这样的使命,“蒙边督办公署”参谋处长李盛唐到奉天寻求与关东军参谋片仓衷接洽。结果,张海鹏发现,日本人比**“大方”,**不过给了一个徒有其名的“蒙边督办”——问题在于,“蒙边”基本上已经不是**的了。而日本人则称,只要张海鹏拿下黑龙江,就把黑龙江军政大权交给他。所以,张海鹏决定跟日本人干。打定主意后,张海鹏派军务处长许松涛“查抄”了兴安屯垦公署二十旅留守处,缴收兵器弹药、军用物资及汽车若干;又从洮南东三省官银号、交通银行、边业银行提取现款若干。可以说,张海鹏的投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条不紊而且光明正大地进行的,与汪精卫的仓促草率和偷偷摸摸形成鲜明对比。

10月下旬,张海鹏带着洮辽各界“软骨头”欢迎日军第六守备大队(大队长上田中佐)“和平”进入洮南,就这样,洮辽一带沦陷于日寇之手。当时,这只是他们“合作”的第一步,进驻洮南是为了占领黑龙江——他们的胃口是相当地大。

在日本人的指导下,编成了“对黑作战司令部”,由张海鹏担任司令,代理参谋长是哈玉良。准备停当,张海鹏命心腹爱将徐景隆率着伪洮辽军第一支队由陆路行军到江桥,以掩护主力前进。又令伪第三支队向安广方面进发,准备而后攻击大赉方面;伪第二支队到塔子城准备而后对景星方面攻击。而张海鹏则亲率骑兵独立团由铁道进抵泰来,后续部队也陆续抵达泰来。张海鹏到达泰来后,听到了两个很悲哀的消息:他的部队遭到迎头痛击,伪第一支队长徐景隆被地雷炸死了;更糟糕的是,江桥被破坏了。过了几天,张海鹏又听到两个悲哀的消息:参谋长哈玉良和军需处长李余久跑了;更糟糕的是,李余久是带着现款跑的。

张海鹏的军心开始涣散,一筹莫展。日军见伪军不顶用,索性撕破脸皮,派多门师团直接从江桥正面进攻马占山的抗日军,情势才发生逆转。张海鹏在日本主子面前大失颜面,他发疯似的督促自己的那拨伪军“好好打”、“狠狠打”、“给兄弟长点脸”。多门师团攻下齐齐哈尔后,张海鹏的伪军也先后拿下大赉和景星,但在日本人看来,这已无足轻重。张海鹏和日本人当初的协议是,由张海鹏拿下黑龙江,然后让他当“**”,但实际上,黑龙江不是张海鹏拿下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当上“**”。1932年2月,在奉天召开的伪满建国“四巨头”会议(马占山、熙洽、张景惠、臧式毅),也没有张海鹏的份,他只好派李盛唐以“观察员”的身份在沈阳活动,自己躲在洮南黯自伤神。

日本人认为,马占山“大大地厉害”,就请马占山当了黑龙江**。迫于形势,马占山也一度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但不久又反正了,再树抗战义旗。等马占山“跑”了,日本人才又想起张海鹏,差是差了点,可是听话啊。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