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六)南京政府的抗日与剿共方针

(六)南京政府的抗日与剿共方针

昨英海军司令在沪会商调解,闻诸同志中多主张须依据各国通牒第五条,连同东省问题整个解决,以致毫无结果,失此斡旋良机深为可惜。

目前沪事交涉,如诸同志坚持强硬并依赖国际或列强之帮助,势必迂缓迁延,牺牲我19路军净尽而后已。不但丧师抑且失地,吴淞、真如、南翔各地亦必相继断送,而陷我19路军于无谓之牺牲,良心可悲。

日军之横暴凡有良心熟能忍受?无如强弱异势,不能不考虑情形权衡轻重适可而止也。请兄等商在沪诸外委,从速设法先求停止战争。至于整个问题,则待外交正式之解决,庶不致益加扩大糜烂而不可收拾也。

就在日军第24混成旅团被19路军连连打退的2月13日,何应钦为早日主动结束淞沪抗战,特按已下野的蒋介石意图,向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转去防止进行大规模进攻的电报。内容是:

蒋介公之意,我军进攻无论如何牺牲,亦不能达到任何目的。在全般计划未定以前,仍取攻势防御为要,等语。特此电达即希查照。

由于敌第9师团到达上海,何应钦为与日方妥协,以便仍集中兵力在江西进行剿共,于2月14日致电吴铁城,提出对日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原则,电文为:

寒申(14日)电悉。日方陆军到后,态度特变强硬,我方如具大决裂之决心,彼或戢其凶锋,而交涉易于妥协,情势固然。无如回顾国力除财政问题外,抗日、剿共两难兼顾,如彻底抗日则必与赤匪妥协。而移调剿赤之师以应战;如赤匪仍从进剿,则对日再无彻底进剿之余力,两者只能出于一途万难并进也。

现在进行似应本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原则,如须变更应请各地中委迅集行都讨论决定。以免顾此失彼行缓迁延贻误大局也。

江西省**熊式辉,在“一·二八事变”后,对2月5日从剿共的江西战场抽调蒋鼎文第9师至上海抗日的决定非常不满,而拒绝调出,并于2月6日致电何应钦,要其重新考虑,电报内容是:

调蒋铭三师赴沪,增援我上海自卫军竭力抗倭谁曰不宜?惟事应全局统筹,剜肉而疮莫补是两败之道也。现赣州、万安、泰和、吉水同时告急,万安、泰和之匪虽已击退,赣州、吉水尚在相持,江西之兵如何可调?

江苏兵力对倭固属不足,江西部队对匪何尝有余?由江西抽出一师赶沪,对倭无致胜之望,对匪则有先败之虞。夫倭寇如割肉之痛,赤匪乃烂心之痛,此时两方兼顾,则两方俱不能顾也。似应尽江苏兵力抵抗割肉,尽江西兵力制止烂心。

日本之兵力可随时添加,我之增援自穷,故不能不予增援。江西之匪可随时爆发,我之防备不可疏,故不宜稍予抽调。不然,万一江西防线有一部动摇,则影响所及不堪设想。顷与一民兄(即朱绍良,当时任江西省绥靖公署主任)熟商,蒋铭三师决不能抽调赴沪,请公等有以统筹之,勿剜不可割之肉而补不能补之疮,则国家生命望苟延一息。临电不胜悲痛。

蒋鼎文的第9师,上官云相之47师等部队,须调至上海附近地区以增强纵深兵力,这是军政部已决定的事。所以对熊式辉拒调第9师之意见未予同意,并于2月10日电告江西,该师仍须调出。为此熊气愤之极,竞要辞职不干,要南京另选高明。2月13日他向何应钦发出了这样一份不满的电报:

赣州被匪围攻甚急,伯南(即广东陈济棠)派援恐无希望,不得已须由辞修(即陈诚的第18军共5个师)调兵前往。江西兵力公所深知,抗日剿匪责任不能兼顾,已迭电陈明,但公既屡电调铭三部,亦自不容攀辕再留,一民兄已令其迅速开拔矣。

此后如再有缓急,应请预为统筹,如有他部同等兵力到赣接防,始可调拨。

辉亦拟请缨抗日赴沪效力,地方之事将请**另简贤能。今日而言抗日乃最光荣,不敢后人也。谨布腹心。

“一·二八事变”发生后,我国民众的抗日情绪极高,第2天上海总工会、商会分别通告全市罢工、罢市,商会还征集物资、现金,民众则涌跃捐献,随之纷纷送向前方。

此时青年学生则自动报名参加义勇军和救护队而上前线。2月1日上海各大学的学生义勇军500余人,救护队300余人,参加了19路军78师的翁照垣第156旅作战。上海市民联合会的义勇军200余人亦于当天参加了19路军并开赴前线。以后各行各业的义勇军相继加入了19路军。

因受爱国思想的鼓舞,各省青年亦纷纷至上海参加19路军,其中象原在沈阳市的冯庸大学学生义勇军,由其校长冯庸率领于2月13日到达上海地区;四川省抗日义勇军敢死队、成都第1队,也于4月2日到达淞沪一带,加入了第156旅。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