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热河告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
一九三二年夏天,日本帝国议会为巩固其中国东北三省的伪满洲国政权,进一步向华北扩张,企图一举把热河,东部蒙古和河北省都划入伪满洲国的版图。侵略者的矛头首先指向热河省,其战略意图为:一是攻占热河并使其并入满洲国领域,尽快消灭作为满洲国骚扰之策动力量的**势力;二是攻占长城沿线,控制燕山地区,以便更好地向中国华北地区用兵。
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日本国议会上公开宣称:“仅靠满洲的资源无论如何是不够的,因此,绝对需要开辟华北资源。”
日军进攻热河及华北的第一仗,是从山海关开始的。位于中国**长城东端的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又称榆关。根据一九零零年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日军在此地驻有一只三百多名士兵的守备队,隶属于驻军司令部,其兵力主要配置于南门外车站。故榆关的南门和东门实际上一直在日军的监视和掌控之下。日军攻占锦州之后,配有飞机坦克的第八师团沿奉山线南下,先后攻占了兴城,绥中等地,其前锋直逼山海关城下。榆关守将,东北军将领何柱国将军在接见新闻记者时就说:“山海关一直处于‘不战不守,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要害,由于周边险要都在日军之手,时时都处于被包围的危险境地。”
中国守军临永警备区是一九三二年七月组建的,司令长官何柱国部下属有步兵第九、第十二独立旅,骑兵第一旅,山炮营,工兵营等部队的两万多人,何柱国根据山海关敌我态势,只把山海关作为警戒阵地,配备少量部队,而把主力向后配备与长城界岭口东侧山地向南至**海滨一线,作为主要防御阵地。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日军驻山海关守备队队长落合甚太郎曾多次以请客、专访、谈判等方式,威胁和引诱何柱国投降日本,均被何柱国所严辞拒绝。
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落合甚太郎指令部下在营房内扔手榴弹,炮制爆炸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向山海关南关和车站等处发动攻击,被中国守军何柱国部击退。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日,日军自绥中调来第八师团步兵三千多人。在八架飞机,二十多辆坦克,三十多辆装甲车、四十多门重炮和海上军舰的呼应下进攻中国守军阵地。中国守军两千多人在第六二六团团长石世安的指挥下,沉着应战,打退了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全面进攻的优势之敌。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日军几千人大规模进攻仍未得手,下午,日军调整部署集中火力猛攻山海关南门守军第一营。在营长安德馨的指挥下,第一营与敌人几经血战,多次肉搏。全营自安德馨以下全体官兵几乎全部战死,无几人生还,日军坦克相继攻入南门、东门和北门,下午三时,石世安下令余部撤出,是役中国守军安德馨营伤亡二百多人,而日军被毙伤者有四百多人。其后,日军对临永警备区主防线的石门寨及九门口等阵地进行试探性攻击,随即把作战重点转向热河。
然而,当时的热河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热河省兼热河边防军驻军总司令汤玉麟(外号汤二虎)是张作霖的老伙伴,在东北军中,素以骄横著称。一九二六年郭松龄反奉后,汤玉麟由辽宁省东边镇守使升任热河省。一九二八年底**在东北易职后,热河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东北边防军热河驻军司令部上将司令就一直由汤玉麟担任,李赞廷任中将参谋长。下设有热河驻军训练监部,汤玉麟自兼统监,孟昭田任中将副监,负实际责任,汤玉麟次子汤佐辅任少将副监,邵百龄任参谋长。
据说早年的汤玉麟还有点绿林豪气。一九三二年八月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以后,特别任命汤玉麟为伪满洲国热河省**兼热河军区司令,并派人为汤玉麟送去了委任状。当时的汤玉麟大骂来人:“张作霖是我拜把子兄弟,你们炸死他;我没有那么混蛋,去做你们的官!”汤玉麟赶走了送委任状的人,随即送邮局退还了伪满的委任状。
一九三二年冬天,日军占领锦州,进窥热河的门户北票,于是就以伪满的名义通知汤玉麟派代表去北票开会。日方代表有武部六堂,外加关东军参谋长代表和锦州日军驻军代表数人。
汤玉麟派公安管理处处长张舜卿前往参加,会上日方向张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说汤是满洲国委任的热河省兼热河驻军军司令,必须由汤派出对自己负责的亲信为代表常驻长春,以便加强联系;二是为了满热一体的关系,要汤同意把铁路由北票延长修到承德;三是为了加强日本和满洲的联系,要汤玉麟同意日本军部在承德设立无线电台。汤玉麟把这三点要求电告**,**复电要张舜卿断然拒绝。
然而,在热河统治八年之久的汤玉麟,虽然从表面上看头脑简单、性情暴躁,但从本性上却不学无术、**虐民。他任热河省的,首先安排自己的大儿子汤佐荣任禁烟局局长,其次又安排自己的二儿子汤佐辅任**委员并兼财政厅厅长。他兼任第三十六师师长,用他的三弟汤玉山出任第三十六师第五十八团团长;用他的四弟汤玉铭任师属炮兵团团长;用他的五弟汤玉书任师属骑兵团团长。实际上是由汤家独揽了热河的军政大权,把热河变成了汤家私宅。例如,当时的南京政府为了筹集军饷,同意热河有限种植罂粟。但是汤氏父子却指派老百姓大量种植罂粟纳税,至于禁烟局每年收了多少烟税和怎样开支,其中的秘密只有汤氏父子知道。还有汤氏父子在部队中大量克扣军饷,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大量克扣和拖欠几个月军饷不发,实在是常有的事。汤氏父子还经常说什么“雄兵百万,发饷就散”,这样养出来的兵,还谈什么保**民?
汤玉麟父子兄弟在热河横征暴敛,大开烟禁,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变本加厉搜刮地方钱财,他们将全省土地划分为下、中、上、上上四等,强征地方税,每饷税率按五元、十元、十五元、二十元征收,均按现大洋折合,并一再预征,就在民国二十一年,热河的赋税已经预征到民国五十一年甚至民国六十一年。当时正值数九寒冬,热河农村八九岁的男孩竟有赤条条浑身上下连一件衣服都穿不上的。正因为如此,当时的热河盛传一首民谣:“要汤不要热,要热不要汤。要热山河在,要汤民遭殃”。可见热河人民对汤的仇恨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所有这些,汤氏父子、兄弟都佯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