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二章 热河战役前奏——山海关之战 1、山海关战斗(1)

第二章 热河战役前奏——山海关之战 1、山海关战斗(1)

第二章热河战役前奏——山海关之战

1、山海关战斗(1)

山海关战斗是1933年1月2日至3日在山海关一带中国国军东北边防军第九旅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主要战斗。一营营长及二、三、四、五连连长均牺牲。日军占领山海关。守关军队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第九旅,结果山海关沦陷。

简介

山海关战斗发生于1933年元月2日至3日的中国河北山海关一带,是抗战初期的主要战斗之一【1】。

交战一方为中国守军,属于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之东北军第九旅,另一方则为日本之中国派遣军。中方指挥者为临(榆)永(平)警备区司令部司令何柱国,日方则为日本秦榆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1】。

最后,日军获胜,东北军主力营长安德馨阵亡【1】。1月3日,日军占据并控制山海关全境,取得了进攻热河的有利态势【1】。

战事经过

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野心由来已久【1】。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以后的两三年间,日本侵略者乘郭松龄倒戈和奉军败退东北之机,变本加厉地攫取在东北的特权【1】。

郭松龄倒戈失败后,张作霖对冯玉祥恨之入骨,与吴佩孚弃嫌修好,于1926年3月,率领奉军进入山海关,相继占领滦州、天津,并于4月中旬进占北京,再度操纵北京政局【1】。大量军队调往关内,造成东北空虚,也给野心勃勃的日本**施行其“满蒙政策”留下不少可乘之机【1】。

1928年5月,张作霖见“安国军”大势已去,通电议和又不被蒋介石接受,决定布置残留的奉军退守东北,以俟时机东山再起【1】。妄想让失势的张作霖把东北拱手让出的日本田中内阁,先是计划将由山海关败退关外的奉军缴械,迫使张作霖回奉后下野;后是下了毒手,将不肯乖乖“出卖东北”的张作霖在皇姑屯车站炸成重伤致死【1】。张作霖死后,“少帅”**继位,到年底宣布东北“改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1】。

**宣布东北易帜后,日本侵略者无法逼迫**和东北军民就范,最终在1931年9月18日夜间,铤而走险,在沈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

1932年3月,占领了整个东三省的日本侵略者扶植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皇帝,成立了所谓的“满洲国”,公然以山海关划线,视山海关为伪满洲国的所谓“国境线”上的主要“边关”,先后在山海关车站设置其所谓的“海关”、“铁路办事处”及“警察分驻所”等机构【1】。

此后,山海关成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主要目标【1】。时至1932年岁末,战火一步步向山海关逼近;1933年元旦,“榆关事变”爆发,中国驻守山海关的军队忍无可忍,奋勇抗击入侵的日本侵略者,打响了长城抗日第一枪【1】。

东北军退入关内后,驻守山海关的中国军队为以爱国将领何柱国为旅长的第五十七军独立步兵第九混成旅【1】。这支部队在东北军中以骁勇善战著称,进驻山海关以后,恪守职责,纪律严明,布防得当,有力地确保了山海关的防卫安全【1】。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