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第二章 热河战役前奏——山海关之战 1、山海关战斗(1)

第二章 热河战役前奏——山海关之战 1、山海关战斗(1)

1932年7月,鉴于山海关地区的抗敌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国军队成立了临(榆)永(平)警备区司令部,由何柱国将军出任司令;临永警备区的辖区包括山海关所在地临榆和抚宁、昌黎、卢龙(旧时永平府治所在地,民国初曾改名永平府)、迁安等县,还有在原来的永平府辖境长城以外地区设立的都山设治局(今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前身)管辖的区域,主要是滦河以东的沿长城地区(含临榆、抚宁、迁安等县长城以外划归都山设治局的绝大部分地区)【1】。到这时,驻扎和布防在这一地区的中国军队,除负责镇守山海关地区的独立步兵第九旅之外,还有独立步兵第二十旅、骑兵第三旅和炮兵第七旅第十三团山炮一营、工兵第七营等。这些军队,分布在西起滦河,东、北至长城各口,南到临榆、抚宁、昌黎等县沿海地区的一个较大的防御区域内【1】。

山海关早在1900年遭到八国联军入侵后,就已不再是中国军队的纯粹防区了【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加紧向山海关渗透,加强了驻扎在山海关南门外的火车站的日本守备队的军事力量【1】。日本关东军占领锦州后,一路侵犯到榆关城东门外,在山海关东北1公里的威远城至吴家岭一线,即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抵御奉军的主要阵地安营扎寨【1】。那一带的地势略高于山海关所依的长城,驻扎那里的日本关东军居高临下,虎视眈眈,足以给山海关城区的防御造成极大的威胁【1】。这样,山海关城,即临榆县城的南门和东门都在日本军队的严密监视之下,驻守山海关的中国军队只能在北门和西门可以自由出入【1】。此外,山海关车站设有伪满洲国非法设立的所谓“海关”、“铁路办事处”及“警察分驻所”等敌伪机构,山海关城区还有不少做刺探情报工作的日、韩侨民,中国军队的一切军事行动很难瞒过敌人的耳目【1】。

1932年11月间,日本关东军开始向沈阳至山海关的北宁铁路(即京奉铁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后用此称)沿线大举调动部队,在皇姑屯至山海关间的各个车站分驻重兵,并派第八师团开抵锦州,做入侵山海关的军事准备【1】。

12月8日晚上,进驻锦州的日军第八师团的一列铁路铁甲车,以追击东北抗日义勇军为借口,顺北宁铁路线开到山海关车站东端的长城缺口,并悍然向山海关城**击炮弹有38发之多【1】。山海关城里顿时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数处民房被毁【1】。

此后,日本关东军一面逼迫中国守军“道歉”,一面又陆续调兵遣将,把3000余名步兵和40多门野炮、重炮分布在石河桥东、南门外及城东二里甸、威远城一带,另有3列铁甲车和20多辆坦克停在南水关城墙缺口及车站、石河大桥一带【1】。驻旅顺的日本津田第二舰队也派10余艘驱逐舰,分别停泊在山海关、秦皇岛海域,进行**【1】。

至1932年12月底,日本进攻山海关的陆、海、空军集结完毕,只待寻找可乘之机【1】。

1933年1月1日,又一个新年开始了【1】。

当日上午,一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守备队出现在车站近处的山海关南门外,催促住在南关一带的日本侨民搬离,明目张胆地透出了日军即将行动的信号【1】。

下午2时许,驻扎在山海关车站附近的日本秦榆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通知所有留在临榆城里的日本侨民在5小时之内,全部退入城南的日本兵营“避难”【1】。

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开始向中国驻军挑衅【1】。驻山海关车站的日本守备队的一个中队集结在南关大街上,突然向守卫在那里的中国哨兵开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1】。中国哨兵猝不及防,被迫撤至南门附近,听候行动命令【1】。

晚上9点30分,由绥中开来一列满载气势汹汹的日本士兵的军车【1】。这些日军士兵一下军车,便分布在车站附近,随意放枪【1】。

晚上10点40分,车站附近传来几响爆炸声;紧接,日军从城南的日本兵营向山海关城射来5发重型炮弹【1】。

炮声刚落,日军在车站及南关一带展开阵势,鸣枪向守卫山海关城的中国军队**【1】。

同时,受日军指挥的伪满洲军便衣队企图乘乱进占山海关城,被中国哨兵发现,当即被击退【1】。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