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3、孙殿英在赤峰的四天四夜(2)

3、孙殿英在赤峰的四天四夜(2)

任琪先生在《孙殿英在赤峰抗战》一文中介绍,孙军在红庙子炮手营子一带布防,以遏制日军前进。他们还把汉奸日本探子张信的五间房子给烧毁,以绝后患。后来双方在新立屯附近展开激战,日军派飞机助战,孙军伤亡惨重。3月2日中午12时,孙军各部退集赤峰市内,整编,准备与日军决战。

日军在造纸厂门前安上大炮,向三道街轰击,而孙军的炮兵尚未到达,无力还击,处于明显的劣势。当地士绅害怕全城百姓遭殃,纷纷出面恳请孙殿英撤军。孙殿英不下炮台,副官将其拖走。

关于这样一段历史,宋毓蒲先生在他的《日军侵占热河的经过以及孙殿英的赤峰抗战》一文中有更详细的描述:当时孙殿英获悉朝阳开鲁已经失守,腹背受敌,下令残留部队,决心与赤峰共存,坚持不撤。战斗中,尽管有赤峰乡亲父老的全力支持,但敌我力量悬殊。下午四时,山冈联队攻东门,黑谷联队攻北门,战势已经非常危急,然援军又迟迟不到。孙殿英见援军不至,想要自杀。赤峰农会会长宋子安劝他说:“军长赶快走吧,您就是把全赤峰的性命都赔上,也保不住赤峰了!”孙殿英自知无力抗拒,含泪顺着三道街西头出街了。

宋毓蒲先生后来去了台湾,他的父亲就是宋子安。孙殿英从赤峰撤退后,在广道河西北方构筑工事,与日军骑兵旅团力战两日,弹尽粮绝,后无援军,支持到3月8日下午二时,向围场方向撤退。

另据任琪先生介绍,日军紧追不放,当撤到围场县津生泰时,孙军便依山而阵,以津生泰大院为据点,另在街头小庙上挂一蒋介石画像以诱敌,道上满布地雷,当日军进入埋伏圈后,孙军从两面山上夹击,地雷爆炸,日军惨败,此战共歼敌数百人,迫使日军停止追击。由孙殿英内弟带领的炮兵团此时方到,延误了战机,孙立即将其枪决了。

孙殿英撤离赤峰后,当天下午四点多,日军举行入城式。

在赤峰北部,汤玉麟的骑兵十七旅旅长崔兴武及所属第九团团长李守信投敌。日军长驱直入,3月1日占领天山,3日占林东,4日占林西,乌丹等地也相继失守。从此,整个赤峰地区并入到伪满的版图达十三年之久。

2月3日,**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如日军进攻热河将予抵抗。”2月17日,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偕同**到承德视察时也曾慷慨陈词:“吾人决不放弃华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此外,**等三十七名将领也发表通电,决心守土抗战,但实际上并没有像样的准备,在十几天的时间里,热河全省就日军侵占了。

3月3日,日军攻陷平泉后,汤玉麟假督战之名弃职逃走,承德于第二天失陷。

3月6日,也就是赤峰沦陷四天后,孙殿英在《申报》发表谈话:“吾军于本日(2月27日)开抵赤峰附近,部署未定情势骤非,加以某部义军不义,友军非友,以致仓促遇战,三面受敌。幸士卒拼命,犹能在孤危环境中肉搏血战,克复山水坡、建昌营等地。刻又承德不守,凌源建平并陷危急,粮弹援绝,孤军迎敌,腹背均受胁,而士卒精神不稍畏怯,振臂一呼,踊跃杀敌。且四日以来,风雪并厉,时而汗流浃背,时而遍体结冰,无弹犹可搏,无饭确为可悯!……“3月7日,**通电全国,引咎辞职。

日军侵占热河后,为强化地方统治机构,将包括热河省在内的东北四省划为十个省,对内蒙地区,代替兴安总署设立蒙政府,划分为东南西北四省,因此实际上把原东北四省分割成十四省,1941年又增至十九省。赤峰地区沦陷后,行政区域的设置基本上沿袭了民国初年的行政建制。但也有所变化:西拉沐沦以南的乌丹、赤峰、新惠、宁城等地,仍没用县治名称,统辖现在的敖汉、宁城、喀喇沁、翁牛特西部以及原赤峰市、赤峰县等旗县。1940年,伪满政府决定,撤销赤峰县,恢复翁牛特右旗,治所在赤峰;撤销全宁县,恢复翁牛特左旗,治所在乌丹;撤销新惠县并敖汉左、中、南三旗为敖汉旗,治所在新惠;撤销宁城、平泉二县,恢复喀喇沁中旗,治所在平庄,以上诸旗归热河省管辖,此废县存旗制是伪满当局实行的蒙汉分治政策。西拉沐沦以北的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腾旗和林西县,属伪满兴安西省,治所初在林西,后迁开鲁,后改为兴安总省管辖。

直到1945年8月,日本人滚蛋!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