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带着128名日军轻松占领热河省会的日军指挥官什么下场?没活多久
14年抗战中,让人十分耻辱和遗憾的一战就是热河抗战了,当年日军仅仅用了128人就如入无人之境一百多里,轻松的占领了热河省省会承德。那么当年带着128名日军耀武扬威的占领承德的日军指挥官是谁?最后是什么下场呢?
热河战役
1933年,日军和伪军10余万人兵分南,北,中三路向热河发起攻击。本来对于东北军来说,这应该是雪耻的一战,只可惜结局大大的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在南路,万福麟率6个旅与日军第14混成旅团,33混成旅团等展开激战。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将200多架先进的战机,4000多门各式先进的火炮留在了沈阳白白送给了日军,如今要抵抗日军的进攻,在武器上首先就输了一大截。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万福麟的部队损失惨重,与此同时日军派重兵偷袭平泉。万福麟见大势已去,全线撤离,南路溃败。
在北路,日军第4旅团,第8师团长驱直入,在开鲁遭到义勇军李海青和崔兴武的阻击,但是由于团长李守信投降,防线崩溃。日军装甲部队进攻下洼,冯占海部拼死抵抗,结果侧翼的孙殿英先跑了,防线再次崩溃,东北军退回赤峰。在赤峰,孙殿英一反常态,摆开阵势与日军打了一仗,结果阵亡军官45人,伤亡接近4000人,只得继续后撤。在围场一带孙殿英部再次与2000多日军大战,日军凭借50多辆坦克,十几架飞机给孙部造成了巨大伤亡,孙部被打散,热河北部沦陷(这应是孙殿英一身最辉煌的一刻)。
在中路,日军第8师团主力向朝阳一线发起攻击,负责防守的是汤玉麟的第38旅。旅长董福亭率部奋勇抵抗,哪知道前沿阵地团长邵本良投降,军心大乱,防线崩溃。至此南,北,中三路防线全部崩溃,通往省会热河的大门洞开。
日军128人如入无人之境占领省会承德。
此时坐镇承德的乃是汤玉麟,汤玉麟本应该组织队伍抗击日军,只可惜他毫无战心,心里面想的全是如何自保。朝阳失守后,日军从朝阳出发向承德进军,并且派出了一支128人的先遣队,由日军指挥官山本大佐率领,直奔承德。
听说日军直奔承德,汤玉麟收拾细软直接跑路了,结果日军128人的先遣队成功占领热河省会承德。也就是说这个叫山本的日军大佐仅仅带着128名日军就轻松占领了中国的一个省会,这在抗战史上堪称奇耻大辱。对于山本(止)来说,这可能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了,其耀武扬威,洋洋自得的程度可想而知。不过山本高兴过了头,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没能活多久,很快他就将命留在中国了。
长城抗战,中国军队在罗文裕击毙山本。
日军占领热河之后开始向长城一线进军,骄横的日军还以为像之前一样可以长驱直入,他们完全想错了。
国民党抽调了3个主力师配合西北军,东北军防守长城。而带领128人轻取承德的日军山本大佐再一次充当了急先锋率部向罗文裕发起猛攻。而防守罗文裕的乃是国军第2师师长刘汝明,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的协同进攻,刘汝明师长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战术,不断的出奇兵偷袭日军的侧后,变被动为主动,不但痛击了日军,还由防御变为了主动进攻。
战斗持续几日之后,刘汝明再次派出一个团奇袭日军后方,成功后刘汝明果断命令全线出击,前后夹击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包括带领128名日军轻取承德的山本大佐及以下8名军官,全部被击毙,日军被迫后撤15公里。
可能山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轻松的占领了承德,结果那么快就被击毙了。这可能就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吧,那些带给中国人民耻辱的人,中国人民迟早会让他们加倍奉还的。
20、汤玉麟为什么放弃热河?
热河战役前,国人认为汤玉麟不可靠,恳请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加强热河防务。宋子文飞到北平与**商议热河防守问题。汤玉麟对**下达东北军不抵抗命令致使东北三省丢失而不满,因而蔑视**的领导地位;而**因汤玉麟不听他的指挥棒,所以要临战前换将,让他的伯父张作相(原吉林省**)取汤玉麟而代之,出任热河防务主帅,任总司令,降汤玉麟为副总司令。汤玉麟闻知大怒对**重用私人的做法大为不满,更觉得**要借此机会除去异己夺他的兵权,因而将帅之间发生矛盾。主帅不合致使军心动摇,各部队也对战事无信心、无决心、无准备。而且当时国民政府将希望寄托在国联出面干预所以对热河也不加戒备,但日本却主动退出国联挣脱了束缚。
所以当日本关东军司令亲率三个日本师团,并配有张海鹏和于芷山的伪军,举兵十万大举进攻热河省时,热河省防务还没有部署到位,张作相原计划配备的防守兵力有多一半尚未到达防地,根本未构成一个防御体系。守军不是投降就是溃逃,主帅张作相不思抵御之策率先乘汽车逃走。3月3日,日军先头部队128名骑兵已出现在承德城外,汤玉麟留下孙殿英部抵御日军,3月4日晨汤玉麟率5000余人保护着**机关人员撤出热河退至滦平欲从古北口入北平。但滦平守军接到**的命令奉命阻止汤玉麟回北平;汤玉麟无奈只好率部经三道梁、长山峪转赴安匠屯逃往丰宁。
看了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少帅》,大家可能对汤玉麟这个荧幕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也查过关于他的一些资料,因为历史上的汤玉麟也确实是有同名的原型的,但是大家仍会对其在1933年汤玉麟放弃热河的这一行为感到不解,在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下,汤玉麟放弃热河这样的做法自然无法被后人们轻易理解了。但其实汤玉麟放弃热河并不是出于兵力悬殊或者地方太过强大这样的原因,而是真正出于“内忧外患”,是由很多个国内外理由造成的。在热河战役开始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土匪头子出身的汤玉麟并不可靠,舆论上已经弄得汤玉麟很不开心了。而汤玉麟和他的上司**之间又有隔隙,汤玉麟认为**这个小孩子之前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所以对**之后的决策也不打算听从,而**可不会因为汤玉麟和自己的父亲是生死兄弟,汤玉麟是自己的伯父辈就对他的“不听令”网开一面,而是做出了“临阵换帅”的举动。汤玉麟对**的这一举动又十分不满,主帅之间的矛盾使得士兵们也士气大降,消极备战。而且当时还有“国联”这样的组织存在,国民政府仍然幻想“国联”能够束缚住日本军,使其不向中国出兵,然而日本立马做出了退出国联的举动,这也使国民政府的天真幻想最终成功。日军举兵十万攻打热河,而换了帅之后的防守兵力还远远没有达成应有的战时部署,在日本军即将军临城下之际,所有的兵将都弃城而逃了,这也是汤玉麟放弃热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