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北口:东北军张廷枢第112师苦战三昼夜(2)
一九三三年三月六日,向古北口正面进犯之日军步兵,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利用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向古北口长城大关推进,开始与我守军展开激战。日军飞机利用低空扫射,使我守军陷于被动挨打的地步、然而第六三四团官兵不怕牺牲,英勇作战,他们把轻重机枪架起对空还击敌人,使敌机再不敢低空飞行。
当时,虽然南方的天气已进入春天,但古北口的天气仍然十分寒冷、草木枯凋、伪装掩蔽相当困难,官兵在阵地上不敢轻易暴露目标、后方的弹药、食品补充亦有很大困难。所以官兵除了要同日军作战,还要忍饥挨饿、吃随身携带的冷冻干粮,渴了就在山头上吃几口积雪。但部队的士气都很高涨、战斗在紧张中进行、轻伤员有秩序地得到包扎,重伤员有序地被送到后方救治。
三月六日下午,第二纵队第六三五团到达石匣镇,师部即刻命令部队跑步向古北口前进,并在古北口以西右接六三四团,沿长城一线占领阵地,并以有利地形,警戒左翼侧背之安全。此时师部重炮连已进入古北口,师参谋长刘墨林命令在公路两侧选择地形,占领阵地,以主力支援六三四团战斗。并于古北口高地设置观察所,指挥火炮作战。同时,相继到达古北口的师直属队,分散于附近村庄宿营,通信兵迅速布线,保证师部与各团的联系。
经过一日之激战,一线官兵都十分疲劳。日暮后,日军停止进攻,其飞机也不再出现,战场呈现出派少有的沉寂。只有各连队炊事人员,悄悄地把晚饭送到一线阵地。
士兵吃的是什么?小米饭打包就大萝卜咸菜。
经过一日之激战,一线官兵及指挥作战的参谋人员,也摸索到了日军作战的一些规律。
师参谋长刘墨林,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对日军的军事理论及作战方法,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经古北口战场一天的激战,总结出对日军布空坦协同作战的一些方法。在当天晚上召开的有连、营、团长参加的总结会上,他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执行防空任务的所有轻重机枪,全部安装对空射击瞄准器,全力对付我军阵地上空来犯之敌机,其他没有对空作战任务的人员,一律进入掩蔽部隐蔽,不得暴露目标。
二、全师的平射炮、迫击炮及师部重炮,在有效射程内主力对付日军坦克,力求将其全部破坏,然后延伸射击伴随步兵。
三、当日军步兵接近我军阵地五百米以内,发挥火力的最高度、将日军歼灭于我军阵地前。
四、以逸待劳、以静制动、迫敌军疲于奔命。在敌我条件优劣悬殊下,盖一兵一卒之**英勇行为,亦是开全军战胜之前途。
五、各部队务必在拂晓之前即吃完早饭,并令所有参战士兵带一餐干粮及饮水,昼间一律不准送水送饭,以防暴露我军位置,只有待黄昏或战斗缓和,才能送晚饭。
六、各团、营、连尽可能对人员、武器、阵地进行伪装,以迷惑日空军,同时积极防空,迫敌机不敢低飞。
是夜,师参谋长刘墨林令参谋处写出战斗要报,上报五十三军和北平军分会。
一九三三年三月七日凌晨,日军三架飞机,飞至古北口上空侦查扫射,历时一个多小时,即行飞去,接着又有三架日机飞来,继续进行扫射轰炸,约上午八时,此三架飞机飞去,又有彼三架飞来,如此轮番扫射轰炸,古北口上空总有敌机在协助日军地面部队作战,而在地面,敌坦克亦伴随步兵开始利用空中绝对优势,向中国守军阵地猛烈冲击。敌炮兵亦开始向我守军后方炮兵阵地射击。由于古北口是一个较狭长的山地,日军伴随坦克之步兵只能沿公路两侧,形成散兵线,交替射击相机南犯,这就使中国守军能有效集中轻重机枪及步枪之最佳火力,全力阻击日军南犯。
此时日军飞机加紧在中国守军的阵地上空进行狂轰滥炸。第六三四团、第六三五团部队一方面要组织地面阻击作战,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对空中日机作战,战场战斗异常紧张激烈。
战至中午,发现日军一部向我守军右翼阵地包围前进。为确保侧翼安全,第六三四团团长贺奎即刻命令配属作战之骑兵连飞驰蟠龙山以北阵地,登上长城,以猛烈火力射击日军包围部队,一场出敌意料的阻击战,迫敌停止进攻,转移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