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军变招,黄杰痛失八道楼子,
黄杰所属部队接防的防线是从潮河西岸的黄土梁经四二一·三高地,南天门,杨庄子,塔沟到八道楼子一线,全长二十华里。整个防线背倚高山,前临大河,地形对防守十分有利。其中八道楼子位局潮河关西沟西北的高山上,因为从山下到山上共有十一座空心碉楼,而从东面只能看到八座碉楼故称八道楼子。这里是古北口长城的重要一段。在山顶上可以俯瞰古北口长城内外,其射界开阔,在整个防线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八道楼子从山脚到山顶约有五、六华里,山上怪石嶙峋,草深林密。山上根本无路供人行走。
第二十五师代师长杜聿明在陪徐庭瑶军长视察南天门阵地时,指着八道楼子对黄杰说:“八道楼子居高临下,能俯瞰我全线阵地,这可是我全线阵地的中心枢钮。若被日军占领,其远程火器完全可以俯击我军阵地。你最少也得一个营的精锐部队严加防守。”
徐庭瑶和杜聿明走后,黄杰师长亲自到八道楼子视察,他看到这里虽然碉楼高耸,周围却是光山秃岭路狭坡陡,寸草不生,不易伏兵。该师很多官兵都认为八道楼子地形险峻,没有水源,运送弹药困难。日军穿的是大皮鞋,根本无法攀登这样的高山。由于思想麻痹大意,黄杰只派罗奇的第六旅十一团一营一连去防守。该连的番号听上去很顺耳,可是做的事却挺不上路,大敌当前,竟然还在碉楼里偷偷的地搓麻将。更有甚者,嘴馋了,喊个小贩上来买点花生烟酒什么的也是常事,而正是后者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四月二十一日的早上五点半,川原侃旅团两个炮兵大队集中全部炮火,全力轰击八道楼子。这一轮炮击共持续了足足四个小时。
从三月十二日郑洞国接防南天门起,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徐庭瑶苦心经营的主要就是阵地工事,但炮击还是对八道楼子碉楼前的工事造成了致命打击。从技术角度解释,八道楼子是一座石山,在部队缺乏特种器材的情况下,要构筑一个足够坚固的工事确实很难,前面的古北口、喜峰口莫不如此,而对于日军炮兵来讲,高地工事目标突出在他们蓄势而发的情况下,轰击起来就要相对容易的多。
如果找主观原因,黄杰当然还是难辞其咎。他大概认为这里山势险峻,又有碉楼,工事修筑上难免马虎一点,表面看看很好,很像样子,真打起来就全不是这么回事了。不过,正如他所料,前面的工事虽然遭到了破坏,几座碉楼都没有问题,而黄杰有信心的,就是碉楼。
九点半,日军步兵正式发起进攻。一个大队(第三大队)攻正面,另外一个大队(第二大队)则从西北绕行,攻击八道楼子的西侧——日军进攻时总是这样,不耍点心眼都不显得他能。
出乎中国军队的意料,日本人登起山来还挺快的,原因是他们把大皮靴换掉了,一律穿布鞋!就这么一招,碉楼前立刻险象环生,现在是人家一个团打我们一个连了。
好在一个多月的苦心经营并非毫无成效。在冲锋中,日军第九中队一马当先,格外亢奋,中队长齐藤大尉更是一副勇不可当的架势。
脚下要防着雷,顶上要防着炮,伤亡点人还是小事,士气受到影响却是大事。见前面的进攻节奏忽然缓了下来,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三大队大队长相田少佐急了,大叫一声亲自冲出战壕,发起新一轮攻势。
让守军猝不及防的是,侧面也受到了日军攻击。川原侃旅团第二大队“绕攻”过来了。
中国军队腹背受敌,伤亡很大,副营长和那位连长当场就受了重伤。十一团团长邓士富闻讯,赶紧调兵遣将,命令附近的二营增援上去。
二营营长聂新一到八道楼子,第一时间就带着一个连冲上了碉楼阵地。没多久,聂营长就当场阵亡了。
十一点半,在经历三个小时的激战后,相田终于拿下了首座碉楼。有了第一个,接下来的自然更容易一些了。
到中午时分,八道楼子居前的三座碉楼都以落入日军手中。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这么好拿的,在角逐中,连相田自己都受了枪伤,而且这时候第十一团又有援兵杀到。
代替聂新的是十一团副团长吴超征,带着一个连冲到八道楼子阵地前沿,把日军挡在了第四座碉楼前。
相田充分利用了夺取的几座碉楼,把十几挺重机枪架在楼上,压着**高地就打,使得在此处防守的中方部队抬不起头。
八道楼子失守,使黄杰师长十分震惊,这才后悔没有听杜聿明的话,在八道楼子多部署一些部队。他赶紧打电话给徐庭瑶报告情况。
徐军长听后异常震怒,他千防万防,没想到八道楼子这么快就会丢失,于是在电话里大声斥责黄杰:“那么易守难攻的地方,你竟然一枪未放就让日军夺走了,你干什么去了。还配当一个师长吗?我枪毙了你都不解恨,现在我命令你怎么丢的,你怎么给我夺回来,我等着你们的报告。”
隔着电话,黄杰也能感受到上级的冲天怒气。
真没想到日本鬼子换了鞋也挺能爬山,真没想到那个“警戒连”会这么不济事,此时的黄杰后悔莫及,指挥所也不敢呆了,赶紧带着人到一线,督促罗奇旅进行反攻。
可是阵地总是丢掉容易夺回难。罗奇亲自指挥第十一团对八道楼子的日军进行反攻,但怎么冲也冲不过去。
换人,黄杰想到了郑洞国。
郑洞国临危受命,黄杰把这块硬骨头交给他来啃,限黄昏前拿下失守阵地。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两个旅的两个团:一个是罗奇第十一旅十一团,一个是郑洞国旅第八团。
与此同时,黄杰还得拨出相当数量的人马来守**阵地,并留有一定的预备队。别忘了,川原侃仍有两个大队的预备队,随时可以从正面发起攻击。
而川原侃本人,也的确把进攻战的诀窍领会到家了。他本人把旅团指挥所设在刘戡师对面,进攻部队也咋咋唬唬,使得刘戡始终不敢轻举妄动,或者派兵增援黄杰。实际上,川原侃在这方面使用的兵力很少,仅仅只有一个中队,不仅牵制了刘戡,甚至影响到了徐庭瑶的决策,使得他一度也以为日军进攻侧重点在刘戡这边,乃至于把手中大部分炮兵和预备队都调到刘戡这一侧来加强防守。
中日作战,一般而言中方数量都要远超日方。但这只是从总体上而言,在局部却往往会形成另外一种局面,那就是日方反而要超过中方。毫无疑问,这属于双方战术使用上的差距,而且差距还不小。
两个团打日军两个大队,当然不够,更何况现在攻守方已经易手,日方守,中方攻,中国军队是很吃亏的。
郑洞国从下午一点开始发起进攻,打到三点的时候,近乎把手里的两个团都压了上去。但越是豁出去,损失越大,一个多小时过后,一半人已经没了。
连那个副团长吴超征也倒了下去,一算账,就这么一天工夫,黄杰师死伤足足一千五百多人。
日军方面,一个中尉被打死,伤亡亦不可谓不大,但他们劲头十足,竟然越打越上手,不仅挡住了郑洞国发起的攻势,而且反过来继续对其它碉楼进行猛攻。在这一过程中,相田轮番使用正面攻击和迂回包抄的手段,至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十一点,八道楼子上的碉楼已经丢的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