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郑洞国更加吃力,因为八道楼子已无他的立足和容身之地。他的部队必须从八道楼子东面进行仰攻,即无工事遮蔽,又缺少炮火掩护。
郑洞国眼看着狂吃亏的买卖,再不能硬扛下去了。他当即向黄杰请示,要求把部队撤下来,转而退往南天门西侧的小桃园。
打到这步田地,其实黄杰心里也十分清楚,八道楼子大势已去,强攻无异于飞蛾扑火,这种情况下,你在怎么逼郑洞国都没用,当然只好点头同意。
四月二十二日晚。郑洞国命何大熙团退往小桃园,邓士富团扼守**阵地。
应该说,川原侃干得真是不赖,从发起进攻到现在,全部兵力才用了一半(两个大队加一个中队),就从**军两个师手中拿下了极为重要的八道楼子。
川原侃本想三天攻取南天门,这才两天,他已经等不了了,同时鉴于中国军队并不象他想像的那么菜,遂要求留置在承德方面的日军部队前来古北口增援。
四月二十三日,当天,日军依托于八道楼子高地,集中重炮,与轰炸机一起,对**军南天门阵地进行了地毯式的轮番轰击,其炮火之猛烈,几将阵地覆盖。川原侃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在古北口成功实施过的打法,也将在南天门见效。
古北口将军楼,他只用了八百发炮弹,就一举摧毁了中国守军防线,而现在他手上拥有的炮弹决不止八百发。
但出乎川原侃意料的是,古北口的一幕并没有再现。
徐庭瑶经过反复打造,环绕高地构筑的纵深工事虽不能说坚不可摧,但在重炮打击之下,一道道工事,炸了一道还有一道,那是相当经得住折腾。
川原侃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当然知道如果继续轰下去的话,效果还是会有的,而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已方伤亡,可是那样浪费时间啊,说好三天,完不成任务那不是自打嘴巴吗。
川原侃“三天解决南天门战斗”的老牛,因为郑洞国的一次“选择性”后撤,就这样被他自己给吹破了。
大概有人会问,都这时候了,东侧阵地上的刘戡师怎么还不过来增援,难道他们还没看出来自己的前面只有一个中队的日本兵?
刘戡此时要应付的可不止一个中队,已经增加到一个大队了,而且火力更猛,让刘戡感到脱身不得。好在中方火炮此时主要都集中在东面区域,给刘戡师平添了战力。有了炮兵撑腰,不光步兵,就连日机都对守军忌惮三分。有不怕的,关东军飞行队的一个中队长就驾着机子跑过来,想趁乱捞上一票,结果很不幸,当头挨了一炮,呜呜叫着迫降到潮河的河滩上去了。如此一来,日军在西面基本上只能做做样子,无法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对于一向自命甚高的川原侃来说,三天就这么白白地流过去了,当然让他大丢面子。
总结了一下,战术是没有错的,主要还是人太少了。
人说到就到,承德援军约一个大队,由坪岛少佐率领,坐着汽车赶了过来,到帐下听命。
真及时啊,川原侃大喜,进攻**阵地有把握了。
第二天一早,看上去又是老套路,正面进攻的日军先打一阵炮,打过瘾了,再让步兵分成梯队轮着冲。
变化出现在午后,大家都打得疲惫不堪,精神和意志力都处于明显涣散的时候。
作为日方生力军的坪岛大队突然杀出,他们未受到过任何损伤,精神头十足。守军毫无防备,再也支持不住,邓士富团的一个主力营当场就失去了战斗力,作为核心阵地的四二一点二高地失守。
徐庭瑶一直密切关注着前方战事,此时他已发现日军摆的虽是全面进攻的套路,但实际上却是重点进攻,而且重点就在**阵地。此前他已命令炮兵阵地西移,并亲自赶到现场进行指挥。
听到核心阵地失守的消息,他赶紧组织火炮对日军进行排射,同时抽调预备队上前助阵。
坪岛大队虽已夺下高地,但立足未稳,被这么兜头一轰在一打,只好又退了下去。
尽管夺回了核心阵地,但徐庭瑶已看出黄杰师疲态尽现,难以撑住局面。
换人很重要,但眼下更需要的是在逆势之下如何继续布局。否则,不等他换人,说不定前面就已经一溃不可收拾,等着被人家扫地出局了。徐庭瑶面临着同样的险境,不过他已经给自己预留了一个锦囊。
这就是大小开岭的六道预备阵地,
有了这个基地,不管是用人换人,还是调兵遣将,都可以做到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南天门战役的第五天:四月二十五日。
这一天,日军的行动非常反常。除了**,就是**,不停地打,好像炮弹都不要花钱买一样,其炮火之猛烈创了纪录,但是通常所见的打完炮就冲锋的套路却没有上演,日军步兵连一个影子也未出现。
从早到晚的轰,即使炸不着你,也能对人形成足够的精神压力。据说当时不少官兵的耳朵都震聋了,钻在工事里十分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