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铁血儒将郑洞国:鲜为人知的长城抗战
《铁血儒将郑洞国: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郑建邦、胡耀平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2月版/98。00元
由团结出版社日前出版的《铁血儒将郑洞国: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是一部一版再版的抗战名将图传,书的主人公,是抗日名将、爱国**人士郑洞国先生。作为传主的后代,作者民革**常务副**郑建邦和胡耀平女士,撰写和不断修订了这部作品,介绍了郑洞国将军一生的重要经历,并附有300多帧珍贵历史图片。
爱国始,以爱国终,是郑洞国将军一生的夙愿,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正如作者所言,像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民族近现代奋斗史,给人以教诲和启迪。
1903年生,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1933年元月1日,日本关东军向山海关发动进攻,东北军何柱国部奋勇抵抗,长城抗战由此开始。
1933年3月初,日军攻陷热河,进逼长城各口。南京国民政府此时正调动大军,准备在南方各省发动第五次“剿共”战争。迫于日本**的步步进逼和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的舆论压力,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仅派拥有三师之众的**军第17军匆匆驰援华北前线,受命防御古北口一线阵地。
祖父时任第17军2师4旅旅长。第2师由北伐时第1军3师、14师组编而成,是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很强的一支部队。
3月12日,第2师由河南洛阳千里迢迢赶到前线。担任前卫旅旅长的祖父,在距古北口以南三十余华里的军部所在地石匣镇匆匆领受了作战任务,未及休息就率领部队以急行军速度赶往第一线南天门阵地。凌晨4时前,祖父率部赶到了南天门,接替了先期到达的该军第25师的防务。
祖父一接管阵地,便督率官兵整修工事,准备大战。当时古北口地区尚为冰雪覆盖,加之阵地上多半是岩石,工具又匮乏,构筑工事极为困难,事实上部队也只能凭借祖先留下来的古老长城,以血肉之躯来抵御装备精良的日寇进攻。同时,祖父常于夜间派别动队渗透到敌人后方,袭击日军小部队,破坏敌人道路,多次切断敌补给线,令日军大为头痛。
4月20日夜,由第2师6旅负责防守的南天门左翼险要制高点八道楼子却被日军偷袭得手,该旅多次组织反攻无效。次日,祖父受命指挥第4旅8团和第6旅11团继续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