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麟团在高强度炮击下顽强坚守,几发炮弹不偏不斜落在了白玉麟身边。在浓浓的硝烟中,士兵们眼看着自己的团长被巨大的热浪抛向半空,又重重地摔下。只几秒钟时间,白玉麟肢残骨碎,肝脑涂地。随后,营长李世芳也饮弹牺牲,前线部队瞬间失去指挥且后援乏力,只得逐步后退。正面,贺奎团更是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
上午10时30分,日军全线占领将军楼附近阵地,打开了长城沿线的突破口,自此源源而入。
更为要命的是,将军楼失陷,使戴安澜团立刻陷入困境。日军可以依托附近的高地,居高临下,完全切断他们与二线主力的联系。而此时的关麟征和杜聿明还蒙在鼓里,一门心思关注着日军是否会从右翼包抄过来。
下午2点,西义一赶到前线,他立即根据战场变化,着手调整进攻部署,命令部队一路压向南关二线,一路对龙儿峪阵地发动攻击。
直到日军前锋进逼古北口南关,关麟征和杜聿明才突觉大事不好。因为,此时的二线部队与一线龙儿峪阵地的联系已被日军切断。这预示着龙儿峪的戴安澜团可能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惨遭灭顶之灾。
军情如火,关麟征霍然跃起。夺回将军楼,援救戴安澜,主将亲征。将防守南关的任务交给杜聿明后,关麟征带着一个特务连,指挥作为预备队的王润波团,从古北口东关杀出,向将军楼发起凌厉的攻势。
龙儿峪145团阵地,正像一块烧红的铁,被敌人搁上铁砧,反复锻打。日军几次冲锋,都被打退了,在阵地上横七竖八地丢下一具具尸体。但145团伤亡更加惨重,许多士兵还未醒过神来,就被猛烈的炮火埋葬在刚挖掘的壕沟里。
此时,关麟征正率军,匆匆向将军楼阵地插去。恢复将军楼阵地,首先必须占领潮河支流北岸的干沟高地。队伍冲至半山腰,从一条隐蔽的战壕里突然冒出一股潜伏的日军。日军虽然不多,但火力集中,十几挺机关枪一架,硬生生地将关麟征部挡住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关麟征挥舞手枪,一马当先,亲自冲向山头。
紧跟在关麟征身后的一个士兵,眼疾手快,在潜伏日军未开枪之际,随手向敌人扔出一颗手榴弹。遗憾的是,这个长期担任警卫的士兵从未练习过投弹,他刚刚扔出去的手榴弹,竟然未揭盖!
这当儿,一个日本士兵也扔出一颗手榴弹,而且就落在关麟征身边。
“轰隆”一声,关麟征颓然倒下了。
双方顿时短兵相接,149团和特务连官兵迅速向敌人扑去。这一遭遇战打得极为惨烈,只几分钟工夫,战壕内外已是尸骨横陈,仅关麟征身边,就有十余名壮士以身殉国。
关麟征死里逃生。他身上虽有五处被弹片炸伤,但当他从血泊里爬起来后,依然能从容地指挥部队。
官兵们见师长带伤冲击,无不感动,刹时间满山遍野杀声震天,几百名官兵簇拥着关麟征,像风暴一样向前冲去。
战至午后2时左右,关麟征带领部队胜利地占领干沟高地。这块高地的得失果然关键,虽然最终仍无法攻克将军楼阵地,但有了这块高地的地利优势,随后赶来的几千名日军都被阻于山下,无法再前进一步。
最重要的是,它挽救了戴安澜团,使其摆脱了被围歼的厄运。
为此,关麟征师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除关麟征本人负重伤外,149团团长王润波在冲锋中以身殉国。
战场最高指挥官非死即伤,足见战斗之惨烈。
关麟征伤情严重,被转送北平协和医院治疗,杜聿明代理师长指挥战斗,146团团长梁恺接任73旅旅长。
天津著名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闻知25师此战的战绩后,亲自撰写社论,为关麟征庆功。社论题为:爱国男儿,血洒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