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10、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喜峰口砍杀日军5000余人

10、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喜峰口砍杀日军5000余人

10、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喜峰口砍杀日军5000余人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抵御侵略的战争中,无数勇敢的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稳定。牢记这段历史,既是缅怀先烈、不忘过去,又能时时提醒我们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一)惊世的评说

有历史学家研究说,骄横异常、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从没有承认自己失败过,就连1945年的战败投降都编造出许多荒唐无稽的理由。但有一次非常例外,那就是1933年3月20日,日本权威报刊竟然公开发出这样的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之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而1933年3月16日天津《大公报》撰文说:“连日宋哲元部在长城喜峰口血战,已达一星期,砍杀之众掳获之多,打破中日军队接触以来之记录,此其有裨于战事全局,影响殆至重大也”。3月19日天津《益世报》也相继发表评论说:“法国人忘不了凡尔登的英雄,中国人永世万代亦不应忘记喜峰口的英雄……我们喜峰口的英雄,是光着脚,露着头,使着中古时代的大刀,一声“砍”起,抢回了山,夺回了岭,收回了喜峰口,俘虏了几千个日本人……”

于是,蒋介石于南京代表国民政府发来贺电!

于是,**于瑞金代表苏维埃政府发来贺电!

于是,宋庆龄委派何香凝亲自送来7000条毛巾到前线慰问!

于是,麦新创作了慑敌胆、壮国威、响彻天下、传唱至今的《大刀进行曲》!

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评定说,喜峰口长城抗战就是中华民族抗战第一大捷!

(二)惊世的战役

是谁立下了如此赫赫战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让日本侵略者得陇望蜀,吞灭中华的野心日益膨胀。1933年初,日军开始由东北向热河进攻,10日之内,占据了60万平方公里,仅用120余人,进占了承德,当时的日本侵略军可谓所向披靡,猖狂至极。至3月9日,四万日军已进逼京东长城各口并首先占据了长城名关喜峰口。在其他多数国民党守军一战即溃、望风逃窜的民族危亡时刻,以宋哲元为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冀东地下党组织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以破败之武器、不完全之设备、贫乏之军饷、简陋之组织”,临危受命,拼死向前,“将倭奴杀的断肢折腰,闻风丧胆”。从3月9日到15日,只用7天时间,经过勇夺拉尔山、血战老婆山、鏖战桃花山、刀劈日本炮兵大本营四次大的激战,二十九军将士们主要用大刀片砍杀日军5000余人,终使杀人魔鬼得到了下地狱的恶报。至今,不少侵华日军的后裔仍然把喜峰口称之为“砍头口”。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非凡战事,彻底打破了当时弥漫全国谈日色变的悲观情绪,极大振奋了广大军民抗日救国、收复河山的信心和决心。为砍杀贼寇,二十九军也付出了伤亡4000多人的沉重代价,其中夜袭老婆山战役中,精心挑选组建的五百大刀队仅生还23人,宋哲元亲题“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二十九军精神得到了壮烈展现。何香凝在慰问前线官兵时听到这个悲壮的故事后,奋笔疾书赋诗一首《颂五百大刀队》,前六句写道:“健儿岂枉生尘寰,决意杀贼收江山。飞机坦克尔何物,铜筋铁骨壮士颜。坚甲利兵究何用,万夫莫开此雄关。田横五百共生死,赤血洒在疆场间”。二十九军的三位师、旅长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也因此一战天下扬名。到4月中旬,由于靠近喜峰口的其他关口被日军突破,使二十九军腹背受敌,不得已受命撤离喜峰口,后又在卢沟桥事变和台儿庄战役中再显神威。

(三)惊世的历史

在今天人们的视野里,喜峰口也许没有山海关、嘉峪关地位那么显赫。但翻开中华民族的战争史却会发现,喜峰口的历史就是千百中华大英雄的征战史和成名史,无数文坛巨子追怀豪杰丰功伟业,又为喜峰口留下了千古名篇。你看——秦朝,蒙恬为统帅,公子扶苏为监军,在喜峰口安营扎寨筑就长城;汉朝,李广作为平西郡守纵马飞奔到这里,把匈奴赶出千里之外,一战而被史称为“飞将军”;三国,曹操借道喜峰口北征乌桓成就霸业,回程之中慷慨高歌《观沧海》;唐朝,李世民第一次东征跨过喜峰口,打败河北王窦建德而功封为“唐王”;明朝,戚继光扼守喜峰口一十六年再造长城,让匈奴不敢靠近半步,奠定了“左山海,右居庸,喜峰绾毂其中”(戚继光语)的九边之首的地位;清朝,康熙三次驾幸喜峰口,其中北征葛尔丹,走的就是喜峰口关;1949年初,**率百万雄师从喜峰口悄悄进关,因神速包围京津而出奇制胜……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