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击日寇大血战 > 10、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喜峰口砍杀日军5000余人

10、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喜峰口砍杀日军5000余人

为什么千古名将、历代大战独独钟情于喜峰口?明朝天顺年间,巡抚邓汉向皇帝进谏时说得好:“蓟镇十二路,各关虽无处不险,而平原大川可容十万大举入犯,则喜峰口、潘家口为最。”而潘家口则是喜峰口关西5华里的附属关口,即唐朝第一边塞大诗人王昌龄代表作《出塞》中的“龙城”。雄关凛凛自然引来华章烁烁,王昌龄、戎昱、陆游、汤显祖、康熙等代代文坛圣手都为喜峰口折腰赋诗,使喜峰口文功武备相映成辉,独步天下,无处匹敌。也许正是因为喜峰口积淀了几千年中华大英雄的爱国心、擎天力、赤子情,才激励二十九军大刀神威有如天助,让不可一世的东洋魔鬼魂飞胆丧。

(四)惊世的风采

今天的喜峰口,尽管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长城不再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铜墙铁壁,但那依然巍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上的豪迈身躯,和那满身斑驳的刀痕弹孔,都时刻向中华子孙昭示着曾经的民族悲壮,和无数先烈用碧血丹心写就的今日安宁。所以这里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段城墙都如同一座座历史丰碑,一行行民族史诗,令人敬仰、发人警醒、催人奋起。正是基于这一点,喜峰雄关所在地——迁西县委、县政府和民营企业家张国华,在这里建成了喜峰雄关大刀园,使这里成为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到这里,让人们如同穿越时空走进一部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在秦砖汉瓦之中俯首捡拾起历代先杰们挥舞过的刀枪剑戟,来感知大中华几千年波涛汹涌的伟大航程,畅想和实践文明强大的中国梦!

四十年前,喜峰口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一座绵延上百里的潘家口水库,使这里“高峡出平湖”。喜峰口关城作为不朽功臣,已醉卧流波,一洗那千年征尘,化作塞上三峡、北方桂林和世界上唯一的“水下长城”,成为中国北方最佳名胜风景区之一。还有那两岸长城间百万株板栗丛林,好似英姿飒飒的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让这里一年四季都是花的世界、果的海洋,富庶美妙,远近闻名。穿行在这由青山碧水古长城装点成的山水画卷里,游人说,这不正是万千中华英杰为之奋斗为之梦想的人间仙境吗?其实,从江浙远来戍边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六百年前所作的《游喜峰口》中就道出今天这里的曼妙美好:

车骑行边笔作筹,

光摇五色度中流。

斜阳有意仍怀剧,

危堞无峰洞转幽。

谁谓风沙通朔漠,

共疑形胜是南州。

关前不筑三城在,

能使山灵识壮游?

(责任编辑:UM001)

原标题: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喜峰口长城抗战英雄祭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