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抗日名将刘戡将军
刘戡(1906-1948),湖南桃源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从军,参加北伐战争。曾任93军军长、37集团军总司令。
1933年,刘戡任国民革命军83师师长,奉调北上援助宋哲元部,参加抗击日本侵略的长城抗战。战后,晋升为93军军长。1943年,日军攻占洛阳,陕西震动,在胡宗南的推荐下,刘戡被任命为第63集团军总司令,在河南灵宝一带构筑防线,抵抗日军。1944年秋,刘戡调任重庆陪都卫戍副司令。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戡赴陕西任37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37集团军整编为第29军,刘戡任军长。1948年3月3日,刘戡兵溃,自杀身亡,时年42岁。
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刘戡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屡立战功,由排长、连长、旋升团长和旅长。长期在卫立煌麾下,卫立煌认为他是个脑子一根筋的神经。民国22年(1933年),蒋介石纠集50万兵力,发动第四次“围剿”,命令刘戡任八十三师师长。随卫立煌攻入大别山根据地中心区域,刘戡在战斗中,右眼被流弹射中,遂摘除,配装假眼,致有“独眼龙将军”之称。
抗日战争
同年,刘戡奉命率部随徐庭瑶参加长城抗战,第83师是第17军中装备最好的一个师,全师1万多人,武器都是德国进口的,士兵都配戴德军M35钢盔,称为“德械师”,战斗力颇强。日军攻占八道子楼后,将山炮等重火器搬了上去,在各高地设炮兵观察哨,对第83师的布防进行准确炮击。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进攻,第83师虽拼死抵抗,但缺少反坦克武器,日军得手。从4月28日到5月上旬,第83师在372高地、425高地、车头峪、大小兴开岭、上堡子、笔架山、香水峪等地和日军英勇作战,伤亡惨重,刘戡甚至将卫生兵、炊事兵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但阵地不断被日军攻占,眼看几天前还装备精良的部队,现在损失惨重,刘戡拔枪准备自杀,被参谋长符昭骞等人夺下枪支。后驻防北平(今北京)密云县,35年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七七事变后抗击日本侵略军,忻口会战,毙敌万余人,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嚣张气焰,被誉为“杰出的抗日将领”,晋升为第九十三军军长。【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民国29年(1940年)初,刘戡率第九十三军驻防阳城,封锁陕甘宁边区。是时军部参谋长魏巍(白天),乃**地下党员,经魏力劝,刘接待并支持其辖区的地下中**员和进步人士,暗中以军用物资接济八路军。不久,魏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特务告发,蒋介石、何应钦两次电令刘,调魏去**训练团受训(实图谋杀),刘基于惜才和未泯之正义感,一面电复蒋、何:“前线工作繁忙,不能离开,请求缓调”,一面以蒋、何电示魏,并赠以马匹供魏潜赴延安。刘在告别践行宴会上举杯对说,“我与魏参谋长多年共事,情同手足,现在因思想不同,他要离去,也挽留不住,只好分别了,”呜咽了一会后又说,“我知道你们不是**,过去之后,你们会成为**。我可以保证,在抗日期间,我坚决抗日,不打内战。抗战胜利后,如果国共两党争天下,我还要为三**义奋斗到底,但愿我们日后不至在战场以兵戎相见。”刘戡放走了魏巍,因此受到蒋介石面斥,被撤销军长职务,派赴陆军大学受训,暗中受胡宗南监视。民国32年(1943年),日本侵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攻陷洛阳(豫中会战,洛阳保卫战),国民党军队受重创。在胡宗南的请求下,蒋介石遂派刘戡去河南灵宝收拾残局,接替战死的李家钰将军,重组第三十六集团军,并任刘为该集团军总司令。之后,刘在华北以其民族恨、爱国心跟日本军艰苦周旋,战绩较丰。
人物轶事
1906年他生于湖南桃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死掉了,赖伯伯抚养。少有壮志。他喜欢坐在牛背上,边放牛边看书———琅琅有声。后山老阿婆说,他还曾经和伙伴在膏田的山中玩过捉迷藏。
他一介书生,但渴望报效国家。有一天觉得自己适合当名军人,随后就进了黄埔,成了那里的一期生,经历过东征,北伐诸役,累迁至八十三师师长。一个眼睛早在第四次围剿红军时被流弹所伤,很多人都叫他“独眼将军”。东师来了,率部驻密云,忻口之役,伤东师之众万余,以功晋九十三军军长。后又进了陆军大学特别班。当了第六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