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凯庆
清制:国公宗祠只能有三间正堂,但贾府的宗祠却是“五间正殿”,这是暗指贾府的帝王规制。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
书中描写: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铜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
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亦是御笔。
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俱是御笔。
里边香烛辉煌,锦帐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
贾府虽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其宗祠巍峨壮观的规模,也不在情理之中。
清制:国公宗祠只能有三间正堂,皇家的宗祠祠堂才是五间正殿。可小说里清楚地写着贾府的宗祠是“五间正殿”。祠堂内固然悬着荣宁二祖遗像,但神龛不会只供贾演、贾源、贾代化、贾代善四块牌位,最妙的一笔,用“神主却看不真”就轻轻模糊过去了。但是,“九龙金匾”和“闹龙填青匾”泄露了贾府的身份,只有帝王之家才有龙的徽志的金匾。匾额和对联皆是先皇“御笔”题写,这写的再清楚不过了,贾府的宗祠祠堂就是皇家的宗祠祠堂。
贾府的宗祠祠堂影射的是紫禁城中的太庙戟门,此门得名于门内外曾陈列有八个戟架,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陈戟120枝。太庙戟门有五个开间,当中三间均为前后三出陛,中阶九级,左右则各七级。门外东间有一座小金殿,专供皇帝祭祀时更衣盥洗所用。
小说中描写宁府“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正是紫禁城太庙中的白石铺地,遍布古柏。
贾府的祭祖过程的描写,就更有深意了。
在第五十三回的回前,脂砚斋有大段批语:【蒙回前总批:除夕祭宗祠一题极博大,开夜宴一题极富丽,拟此二题于一回中,早令人惊心动魄。不知措手处,乃作者偏就宝琴眼中款款叙来。首叙院宇匾对,次叙抱厦匾对,后叙正堂匾对,字字古艳。槛以外,槛以内,是男女分界处;仪门以外,仪门以内,是主仆分界处。献帛献爵择其人,应昭应穆从其讳,是一篇绝大典制。文字最高妙是神主看不真切,一句最苦心是用贾蓉为槛边传蔬人,用贾芷等为仪门传蔬人,体贴入微。噫!文心至此,脉绝血枯矣。谁是知音者。】
【靖:“祭宗祠”“开夜宴”一番铺叙,隐后回无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