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答应着跑去福安堂。</p>
郑吉知道老爷子是给惜惜出气,作揖说道,“老师,学生千里迢迢回京,你老人家总不能让学生遗憾而归吧?”</p>
他打起了亲情牌。</p>
老国公没有松口,说道,“请完安就回来,晚上老夫同你一醉方休。”</p>
郑吉无法,只得去给老太太见了礼。</p>
福安堂里果真只有老太太一人在。</p>
老太太也挺纳闷,不说郑吉小时候经常来府里玩,就是长大后也经常来府里。但老爷子那么吩咐了,就非常听话地把其他人遣走了。</p>
</p>
老太太也听说何氏得了恶疾被送出京养病,非常关心地问了何氏病情。两人说了两刻多钟话,郑吉才去了外院。</p>
之后,郑吉连续来了成国公府三天,都是以陪老国公下棋为名。</p>
第四天,老国公不得不让人去内院把存存和音儿接来外院见郑吉。</p>
一个是不想郑吉天天来家里缠他,不仅嫌烦,还怕皇上知道会不高兴。</p>
存存跑在前头,乳娘跟在后面追。存存吃力地迈过高高的门坎,跑进来就往太祖祖的膝上爬。</p>
边爬边笑道,“太祖祖,存存跑得快,妹妹在后面。”</p>
孩子留着瓦片头,穿着靓蓝色锦缎小长袍,同色裤子,腰间系着黄色丝带。长得非常像孟辞墨,齿白唇红,极是漂亮。</p>
郑吉在前年底见过存存一次,虽然才过去一年零两个月,孩子变化极大。不仅长高了一大截,还能跑能跳,话也说得顺熘。</p>
他笑道,“一年多没看到,一下长这么高了。”</p>
老国公得意道,“这你就不懂了。孩子一岁以内长得最快,大概会长六至八寸,一岁以后会放慢速度。这一年,存存只长了三寸多……”</p>
他年轻时长年在外带兵打仗,基本没带过孩子。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还是这几年在家里带重孙子重孙女才知道。</p>
郑吉很是惭愧,他比老国公还不如。璟儿五岁多时他才第一次看到,后来又一走数年,再次见到璟儿,已是少年郎。</p>
第一次看惜惜,她连儿子都有了。自己不知道她是亲闺女,根本没仔细看她一眼。</p>
老国公听到郑吉的叹气声,不忍过于挤兑他。对存存说道,“这是郑祖父,去磕头。”</p>
存存听了,爬下太祖祖膝头。</p>
孟中已经得了吩咐,拿了一个蒲团放在郑吉前面。</p>
存存是听话的好孩子,太祖祖让磕头,他就磕。他跪在蒲团上磕了一个头,喊道,“郑祖父。”</p>
喊完,就站起身愣愣看着郑吉。</p>
郑吉激动不已。虽然孩子没有叫他“外祖父”,却给他磕了头。</p>
他把存存抱起来放在自己膝头。从怀里取出一根系着红丝带的碧色平安扣,亲自给存存戴在脖子上。</p>
这时,另一个乳娘抱着一个小女孩走进来。</p>
小女孩一岁多,穿着澹橘色提花绵缎小袄,红色长裙,裙子上绣着几枝梅花。头顶上梳着两个小揪揪,小揪揪系着红绸绳。</p>
孩子长得眉目精致,粉凋玉琢,大大的眸子异常明亮,挺挺的小鼻子,的确非常非常像自己。只不过比自己更白,更清秀。</p>
郑吉眉不转睛地看着她,喜欢得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