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客栈,大堂一角。</p>
程灵听到有人说话,便侧头看过去。</p>
原来这突然出声的是隔壁桌一名男子,此人看起来三十许模样,生着一张国字脸,气质英武,甚至有些粗犷。</p>
与他同桌的还有两人。</p>
这两人年纪略大些,一个白面无须,眼角堆着皱纹,看起来圆圆润润的,一副和气又慈祥的模样。</p>
另一位老人却是个魁梧身形,他坐的位置正好与程灵正面对着,程灵的视线才刚一落到他身上,就见他忽然抬眉,一双眼睛似虎目微睁,卓然而有不怒自威之势。</p>
程灵顿时心头微动,若是常人被这样看上一眼,只怕当时就要胆颤心怯了。</p>
此人若不是顶尖高手,就必定是身份非凡,又或许是二者皆有。</p>
魏国京师,果然卧虎藏龙,随便找个地方一坐,隔壁桌都有可能是有高人出没。</p>
程灵便拱手向隔壁桌的三位致意,而后微微一笑,回答方才英武男子的质疑。</p>
她道:“在下不过是乡野一闲人,既非朝堂公卿,也非军中将士,怯战二字,实在不敢当。”</p>
也就是说,我这没身份没立场的,普普通通一小民,“怯战”这种说法,凭什么就给扣到我头上了呢?</p>
程灵虽然有风度,即便被人嘲讽了也不表露出愤怒失态的模样,但她的嘴上却也是寸土不让。</p>
又说:“小民浅见,闲说几句罢了。这战争之事,首重后勤,原是稳妥之法。怎么,难道在阁下看来,前线将士打仗,竟是只管打就是,不用带粮吃饭的么?”</p>
</p>
英武男子顿时被噎到,一时答不出话来。</p>
“战争之事,首重后勤?”魁梧的老人重复了一遍这句话,似有咀嚼之意。</p>
“你这后生说话倒也有意思,然而如今齐国战乱,正是其国力虚弱之时,万一错过此等良机,等到齐国全面安定,我国再来出兵,战争难度却是不知要再上升多少倍。”</p>
老者一叹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p>
这个老人,其实正是微服出行的魏皇!</p>
他身边的白面老者是内侍常虹,英武男子是散骑常侍王文。</p>
魏皇出行与程灵相遇,也并非偶遇。</p>
实在是近日来朝堂上又重新提起了南征之事,文武百官吵得不可开交,主战派和反战派各有理由,一天能在朝堂上对轰八百遍。</p>
魏皇不做决议,不表态度,只是冷眼旁观众人争吵,偶尔拱拱火,偶尔又压一压,打压了左边又平衡了右边,帝王心术玩得贼熘。</p>
然而眼看一切尽在掌控中,魏皇的心情却并不好。</p>
南征,不仅是百官在为其争吵,魏皇自己内心其实也在为此煎熬。</p>
主战派和反战派两边没有谁能说服对方,同样,这两派也没有谁能说服魏皇。</p>
这个决定太难下了,思及为难处,魏皇拿着那本《农桑实纪》,对常虹感慨道:“着此农书之人,虽有超卓才华,可惜,棉花终究不是粮食!”</p>
北边天冷,棉花的存在对于镇守胡汉边关的将士来说,是个好东西,可对于南征,却并无明显助益。</p>
棉花终究填不了大魏的粮仓,不能推动南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