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前面建国名东海,后脚归附献地图

第一百九十四章 前面建国名东海,后脚归附献地图

比起盛唐的万国来朝,连零头都算不上。</p>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别说盛唐。</p>

就连太祖刚刚建国时候,也比现在强。</p>

当然,这不是景顺帝的锅。</p>

而是他老子天泰帝时期留下的隐患。</p>

就如原本的藩属吕宋。</p>

若非冯一博夺回,早成了海西巴尼亚人的地盘。</p>

现在有海外国家请求内附,你让最好名声的景顺帝如何拒绝?</p>

“圣上,臣觉得,还是不要轻下定论。”</p>

张松越能理解景顺帝的心情,但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在这个时候劝止。</p>

“不如先见见冯渊,问问具体情况再说。”</p>

景顺帝一听,才想起上疏的冯一博,当即点头,赞道:</p>

“到底是老师老成持重,予有些心急了。”</p>

多年来喜怒不形于色,刚刚却有些失态了。</p>

实在是这件事让景顺帝欣喜若狂。</p>

他刚刚表现出来的,不及他心中的十一!</p>

打发人去召见冯一博后,景顺帝还忍住不赞道:</p>

“这个冯渊真是予之福将,若是此事属实,予定要超擢于他!”</p>

超擢就是越级升迁。</p>

之前冯一博连续越级两次,才到了现在的正五品。</p>

景顺帝说超擢,那至少也要再越一级。</p>

也就是说,若没有什么波折,冯一博这次至少也能到正四品!</p>

二十岁的正四品大员!</p>

放眼历史,可能不算什么、</p>

毕竟有甘罗七岁为相在前,再无人能够超越。</p>

可二十岁的正四品文官,在大魏可是头一个!</p>

冯一博知道这事的紧急,没有任何耽搁就交上奏疏,</p>

之后并没急着回家,而是在部里闭目养神。</p>

老神在在的,坐等宫中宣召。</p>

紧急半个时辰不到,就有宫人过来。</p>

冯一博随着他来到临敬殿,一进门就连忙大礼道:</p>

“拜见圣上,拜见老师!”</p>

“免!”</p>

景顺帝第一次在外臣勉强露出一丝急迫,直接道:</p>

“冯爱卿将东海国之行速速讲来,这个黑龙王是如何决定归附的?”</p>

“启奏圣上,臣此去东海,正赶上这位黑龙王东征西讨。”</p>

冯一博自然早就准备好了说辞,闻言不紧不慢的开始讲述。</p>

“他本是我大魏之民,机缘巧合在海外开创一番事业。”</p>

他并没细说出身,因为那些都不重要。</p>

重要的是……</p>

“但他一直心向大魏,即使做过强人,也从未沾染大魏子民的鲜血。”</p>

这话虽有夸张,但黑龙府的名声确实如此。</p>

若说沾染鲜血,那肯定有大魏子民的。</p>

不然甄家等和倭寇有勾连者,肯定不服。</p>

“臣也在当地问询过,都说他是靠打倭寇发家,又带领大魏子民在流求立业。”</p>

这算是铺垫了一个出身。</p>

打倭寇起家,又流落海外做了移民。</p>

肯定谈不上干净,但也算清白。</p>

“攻打小琉球和吕宋,也都是为了大魏子民抱打不平。”</p>

这话一出,张松越就有些皱眉,问道:</p>

“小琉球如何能算大魏子民?”</p>

小琉球是大魏藩属,但不算大魏国土。</p>

冯一博当然知道这事,但他自然也早有准备。</p>

“小琉球有汉家三十六姓,均是我中原子民后裔,此次被倭国屠戮数万,只余二十四姓尚存。”</p>

</p>

虽然不是大魏人,但和大魏同源同种,甚至还同姓。</p>

这就是师出有名,也附和他说的打抱不平。</p>

“吕宋就更不用说,当地原本的王国早已沦丧在西番之手。”</p>

不用张松越再问,冯一博就买一赠一。</p>

又把吕宋的事说了一下。</p>

“后来这群西番更是联合当地土人,屠戮我大魏移民数以万计。”</p>

这事听的君臣二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p>

无他,心虚!</p>

虽然都说,贵人多忘事。</p>

但景顺帝对登极之初的一些事,还是有些印象的。</p>

闽越移民的数万条性命,包含了君臣俩的太多无奈。</p>

他们也想扬威海外,只是情势不允。</p>

但又如何能忘?</p>

“因此这位黑龙王听闻之后,积攒实力数载,直到如今时机成熟,才一举平定吕宋。”</p>

这话说的君臣俩都有些脸红。</p>

不由感慨这个黑龙王,颇有卧薪尝胆的志气。</p>

他们君臣虽没忘却,但也再未提起过。</p>

听了之后难免心生惭愧。</p>

当然。</p>

以君臣二人的城府,这点惭愧也是转瞬即逝。</p>

听完这个解释,张松越微微颔首,道:</p>

“也就是说,这位黑龙王是为大魏子民主持公道?”</p>

这是在说黑龙王师出有名。</p>

中原正统,最是讲究这些。</p>

虽然灭国之战,但必须要有个名头。</p>

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他藩属有个交代。</p>

远的不说,小琉球的尚氏国主还在倭国呢。</p>

假如被倭国放还,小琉球已经变成大魏的了。</p>

肯定要到大魏问个明白。</p>

那时候就可以说,小琉球已经灭国,是东海国帮你们报仇。</p>

之后又在大魏的感召下归附。</p>

你都灭国了,总不能怪别人帮你报仇吧?</p>

而且我们大魏收的是东海国,也不是小琉球国。</p>

这样才算没有首尾。</p>

要怪,也只能去怪倭国了。</p>

谁让三方之中,就他们是给你们灭国的那个。</p>

“正是如此,此人虽是江湖草莽,却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p>

冯一博先点点头,随后开始铺垫起黑龙王的人物形象。</p>

这一句话,就把基调定下。</p>

爱国的江湖草莽。</p>

“臣到了流求,立刻得到他们热情招待。”</p>

“在臣的一番劝说之下,黑龙王更是决定弃暗投明,带着属下和国土一起归附我大魏。”</p>

“继续做我大魏之臣民,为我大魏驻守东海!”</p>

这话就是再说,他虽然归附,但不会交权。</p>

景顺帝闻言顿时皱眉,随即又舒展开了。</p>

这样也属正常。</p>

即使献土归附,也不代表要放下一切。</p>

但不管怎么说,名义上是大魏的了。</p>

不过景顺帝随即就又想到一个问题。</p>

“既如此,他为何建国?”</p>

归附就直接归附,建了国再归附多少有点画蛇添足了。</p>

这也是张松越一直所疑惑的。</p>

冯一博听到这个问题,当即大礼一拜,道:</p>

“此事还请圣上恕罪,这是臣的主意。”</p>

“什么?你的主意?”</p>

景顺帝和张松越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不解之色。</p>

“不错!”</p>

冯一博点点头,随后大义凛然的道:</p>

“圣上容禀,臣并无他意,而是为我大魏着想,才力劝黑龙王先建国,再归附!”</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