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天光甚好,学生们正在校舍内打盹休息,祝枝山心痒痒想找唐寅说话,但是看着左右都睡着了,就写了个纸团向着唐寅的方向扔过来。
“嗖”的一下,纸团稳稳的落在了唐寅面前的书案上。
看到祝枝山扔过来得纸团,唐寅唐寅一边拆纸团一边想:“嚯,我在古代学堂传纸条,这可是第一次,哈哈哈,祝枝山我记住你了”。
纸团慢慢拆开,上面祝枝山字体工整,看得唐寅赏心悦目,只见纸团上书:“寅叔,咱们今天散了学,扎几个风筝吧,这大好的天气,放风筝多棒!”
唐寅心下应允,就冲了祝枝山比了个两个指头,表示同意,却想起这不是自己之前的那个年代,向着祝枝山比两个指头,他大概是不会明白什么意思。
果然,看到唐寅兴高采烈地比了个两个手指,祝枝山心想:唐寅比的是“二”么?于是祝枝山也回敬着比了一下“二”,再看看两个比作“二”的手指,却又恍然不知何意。
唐寅看着祝枝山的呆样笑了半天。
祝枝山你这“二”样,哈!
等到散了学,祝枝山和唐寅去跟沈周磨着去放风筝。
看了两个小家伙眼巴巴的样子,沈周决定好人做到底。
沈周那是神仙人品,当然也是神仙性格,他果真给了唐寅惊喜,他对唐寅说道:“你们依据尺寸去画风筝的图样,画好的风筝我来扎,等我扎好了风筝,我们一起去放。”
唐寅听罢跳着脚直乐:“师父实在是太棒了有没有,还会扎风筝!”
万能的沈周,嗯!
几日后,众学生把自己画的风筝一一拿给沈周看。
学生们有画金鱼的,有画蜻蜓的,也有的画的是小龙,祝枝山画了个老鹰,文璧画了个蝴蝶的风筝。
沈周都大加赞赏,风筝么,主要是飞到天上能看,所以画的夸张点的图案都不过分,虽然学生们的笔触都还稍显稚嫩,但是画风筝却是刚刚好。
“不错,不错。”沈周一一观看学生们自己画的风筝图案,很是喜欢。
王不读也把他画的风筝拿给沈周看。
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风筝图案里,王不读画的风筝有点与众不同。
沈周秉着自己多年画功,愣是没看出来王不读画的是什么,他有些纳闷地问道:“不读,你这画的是?”
众人都看着王不读。
王不读看看其他人画的,再看看自己的,也有点不好意思,他嗫嚅道:“先生,我画的是饼……芝麻烧饼,上面带小白点的是芝麻。”王不读说完,冲沈周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沈周:“……”这小吃货。
啊这,也行,也行,这么接地气的风筝可是头一回见。
嘿,你还别说,这芝麻烧饼看起来还挺香。
学生们虽然年纪小,但是这些天的表现已经十分不错,本来沈周想着这个年纪的学生应该不是很自律,但是这些天大家超乎想象的自律,想来也是真心的喜欢绘画。
所以唐寅祝枝山央求师父早些让去放风筝,沈周答应的是非常之痛快,他也是个响当当的行动派,说了立马就开始实践,扎风筝的材料已经准备了一大堆,竹木,剪刀,黏胶,线轴等等一大箩筐。
扎好了风筝即刻就去田野里面放风筝。
大家饶有兴致的看着沈周给扎风筝,还不时帮忙给他打下手。
沈周手法非常快的扎好了一个漂亮的大风筝,扎好一个就可以有两个人去结伴玩,也就半天功夫大家就都有风筝玩儿了,学生们高兴极了。
等到风筝都扎完,沈周也随着去看放风筝,大家都在打趣王不读在风筝上画了一道芝麻烧饼。
众人在欢笑中出了门。
书院后边就是那片茫茫无际的田野,大家心急放风筝,几乎是跑着就到了田野中,等到跑到了地方,祝枝山大喊:“大家分队比赛,看哪一队放的更高更远。”
放风筝比赛王不读和董文学一队,祝枝山带着文璧一队。
唐寅把风筝让给了一个没画好风筝图样的学生,他觉得自己躺在草地上望望天空就是件畅快淋漓的事情。
沈周看着一群小短腿在放风筝,心道:幸亏这风筝小一点,风筝要是大点,小短腿们都得让风筝带到天上去,今天放风筝真不错,天气蓝蓝的,微风尚好。
唐寅躺在草地上余光看见文璧从远处跑过来,唐寅刚要起身,就看见文璧把双手合起来靠在耳边,做了个休息的手势。
蝴蝶风筝放在身侧。
两个人一起躺在草坪上望着天。
唐寅私下里觉得这靖州府的天比自己前世的那个蓝天更加的湛蓝,在后世的时候,只在小时候看过蓝天,再大一些的年纪就没有非常蓝的天了,此际的蓝天,只是看着就觉得神清气爽,单是望着天空,就很开心。
唐寅侧过脸庞瞅瞅文璧,怎么以前没觉得的看天也挺幸福的一件事。
他伸手从怀里拿出一只草折的小兔子,逗了逗文璧的痒痒。
文璧睁开眼,看到小兔子,开心的笑了。
远处的田野里,王不读那个烧饼风筝已经飞的很高了。
祝枝山一个人组队,想用自己的老鹰风筝压过王不读的烧饼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