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的唐寅也和现在一样,从小就是下笔有神,文采飞扬。
所以唐寅不在书院之中就学,盛名却是火热。
但是因为家境贫寒,父亲的酒楼又缺人手,所以文璧这边已经开始蒙学的时候,唐寅却还是鸡飞狗跳的在酒楼里帮忙。
即便是大隐于市,依然有人慕名前来,去到广德楼里看着小唐寅的画,唐广德也带着骄傲地把儿子的画贴满了整个酒楼。
粉丝众多,迷弟迷妹,不亚于后世的顶流。
在学堂里天天听夫子夸赞唐寅,入了迷一样无止境地展现他的画作,迅速把文璧演变成了唐寅的无敌铁杆粉丝。
各种传说勾起了文璧无尽的好奇心。
粉丝十分想见偶像,然后想了各种见面的方案。
路上堵截,不行,听说人家天马行空,抓不到人影。
借故签名,不行,听说唐寅签名挑人,不一定给签。
攀亲带故,不行,听说那人六亲不认,跟他攀亲戚,说不准讹上你。
但是文璧听“大”道消息说:唐寅每天都在他父亲开的酒楼里帮忙。
那年那月那时空里还不会说话的文璧,决定去见见偶像。
这天超级头号大粉丝文璧起了个大早,决定今天一定要去广德楼拜访一番,从文林府邸出发,走到醉锦街,一个大人也得走上半个时辰的路程,但是文璧没有使用任何交通工具,他想一步一步走路走着去,这样的话可以在心中慢慢体会那种仰慕之情。
文璧背着个小书袋,在路上慢慢走,慢慢想,心情就像是在现代生活中,一个小歌迷去听一直喜欢的歌手唱歌的那般美好。
文璧这边欢欢喜喜去找唐记酒楼的的时候,在醉锦街广德楼里,唐寅正在酒楼后厨干着杀鸡切肉的买卖。
广德楼里生意清淡,只有几个看样子是文人墨客的熟客,这酒家有时候就靠着熟客顶生意。
有时候看着那些来到店里饮酒的文人墨客,小小的唐寅觉得十分羡慕,觉得和酒伴一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唐寅心想:呵,琴棋书画诗酒花,我总是占了一样,占了一样“酒”么?听起来也不错哈。
只占了这一样“酒”也无所谓。
做人么最重要就是开心!
醉锦街中,广德楼上,门前的小河水汩汩流淌,即便是每天过得非常忙碌,唐寅也觉得好幸福。
父亲唐广德也是个爱文艺的人,父子两个齐心合力地把这酒楼布置的干净雅致,唐寅自己把画再挂上,算为这雅致再添上一笔。
广德楼是三层小楼,在苏州河边,如果是掌灯时分,琉璃般的灯盏,能映射出夜色璀璨,而在白日里,树叶打着旋儿从树上飘落,也是极美的景致。
唐寅有时候看一看门前树上正在飘摇的叶子,就想着怎么画那片叶子,或者跑到野地里,看山,看水。
有时候将坛子里的酒给客人倒入碗中的时候,唐寅也会看着那酒水流动的线条和节奏,想着怎么将流动的水画出来。
斜风细雨,一步,两步,三步,到了近处文璧在广德楼门前站了好一会,小心脏砰砰直跳,最后他鼓足勇气,迈开小短腿儿,一脚蹁进了广德楼。
一进这广德楼的一瞬间,文璧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酒楼四外墙上挂的都是一幅幅颇有气势的画作。
和随身的家仆打了个手势,家仆利落地帮文璧要菜,“嗨,店家,要一碟子麻酱鸡丝,再来一碟凉拌青瓜。”
唐广德看着这客官小大人一样的样子,点菜还挺有门道。
不大会功夫,小菜上齐,
虽然年纪小但是也不怯场,文璧要了点小菜一个人像模像样的吃着,唐广德从来没见过年纪这么小的客人,但是来到店里怎么都是客。
一样热情款待。
文璧一边吃,一边打量着这酒楼内外的布置,酒楼胜在清雅,没有一般酒馆的浊气,就是个文人雅士才喜欢来此饮酒,所以显得颇有些门庭冷落。
如是吃了一会,文璧停下碗筷,在这酒楼里走走看看,一边看着那些画,一边想着画这画的这唐寅究竟是何模样。
门口有人喝了酒大概是因情所困,在凭街流泪,口中不知道云山雾绕的说些什么,文璧看这人是一书生打扮。
书生姓刘,常来这广德楼内小酌两杯,半月之前,刘生看见了唐寅画的仕女图,被画中女子容貌倾倒,直说要娶画中女子。
刘生每日里就是来此饮酒,已经是在此盘恒了十天,唐寅见难得知音,就说把此画送与他,但是刘生却又说这画挂在酒楼中才得风骨,还给画中女子起了个名字叫荷倌。
刘生面容俊逸,薄目含情,对着唐寅的画中仕女,口中念念有词,开始说醉话了。
“你与我知己良朋,此生不负。”
“他日我高中归来,定来这广德楼下聘。”
“我家中父母已经不在,只余下一小妹,你二人可以做姐妹。”
看画也还能看的醉了。
唐广德已经习惯了客人们喜欢这些画,所以任凭文璧在这酒楼中四处观看。
此时的唐寅正在开心地在厨房帮忙剁猪肉馅,剁完肉馅,唐寅还要帮忙杀鸡,这酒楼虽然生意一般,但是后厨的一些活计也够这个小孩子一阵忙活的。
唐寅一边剁肉馅,一边扭动身体,还哼着小曲儿,仿佛自带韵律器,啥事也挡不住唐寅乐呵,他一双清亮的眼膜里仿佛藏不下忧愁,只有满满的快乐,这样快乐的小人儿,只会让人心情明媚。
一边剁肉馅,唐寅一边想着这广德楼里曾经接待过的每一个客人,客人们大多是文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客人们饮酒之后,有默不作声的,有高声歌唱的,有开口吟诗的,有黯然泪垂的,少年唐寅在这酒楼间看尽世间百态,
这边厢,文璧看了一会画,又回到了座位上,他在椅子上荡着小腿,想着用什么办法才能见到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