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一群小混蛋把些日子搜罗来的物件摆了一地,准备在这其中选几样,拿去摆摊。
文璧举了一大把毛笔,和唐寅比划了一下,唐寅一看全是质地非常好的毛笔,摆摆手道:“这哪儿成,摆地摊不能用这个,要普通的生活用品就好。”
唐寅拿来的是一堆锅碗瓢盆。
唐寅坚持要走一些老百姓的必需品路线,这样搭话的人多,文璧才会能有和陌生人多说话的机会。
选完了宝贝,众人七手八脚把东西放在了小花驴祝美丽的背上,向着书院街方向出发了。
书院街是一条十分喧闹的街道,人们可以在这里把闲置不用的用品拿来出售。
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二手买卖一条街。
大家刚帮着文璧把东西摆置好,马上有人上来问价,文璧虽然不能言语,但是模样玉雪可爱,经常有人愿意为了跟她多说几句话,来买上个针线或者是锅碗瓢盆。
文璧摆摊的时候,手里也拿着本《芥子园画谱》在琢磨着看,几乎从不东张西望,周围的街巷之声仿佛不能入耳。
这摊摆的,一点都没耽误温书。
到了快到中午时分,来了个要买瓷碗的老妇人,老妇人有些耳背,文璧几番表达之下都不得其意,情急之下,文璧口中蹦出个单音节的词——“可”。
众人大喜,虽然只是个单音节的一个字,但是大大激发了众人的斗志,大家纷纷鼓励文璧。
一定可以的,坚持下去,没问题!
出师大捷,加上带来的东西已经基本上快被卖光了,文璧准备收摊。
祝枝山心情大好,他吹了个唿哨,搭着唐寅的脖子道:“寅叔,我挺喜欢你那身丐帮衣服的,啥时候也给我来上一套,咱们穿上去河边掏鸟窝咋样?”
广德楼现在已经不需要唐寅帮忙了,所以他有大把的时间去各处玩耍。
唐寅道:“好嘞,那衣服有的是,咱们一会收摊之后,就即刻走起?”
文璧比划了几个手势:“寅叔,你给我弄一套不露肉的乞丐服行不?”
小神仙发话了那还能没有。
“行,不露肉的现在就有,我把你身上这身弄的脏点就行。”唐寅作势就要弄些泥土,往文璧衣服上招呼,文璧扭捏着不让他弄,两个人又扭做一团。
其余几人乐呵呵的看着他们两个转圈打闹。
几人一路笑闹着来到广德楼,在唐寅的小卧房里,找出了一大摞乞儿衣服。
比量着尺寸,每个人都自己找了合适的换上。
祝枝山个子太高,屁股露了肉,他问唐寅:“怎地我这套乞儿服装,还露了点屁股?”
唐寅答道:“你看我这套不是也露着屁股,露就露,没大露就行了,多露点凉快。”
“对哈,多露点凉快。”祝枝山挠头笑道。
文璧的那身乞丐服装,裤腿有点长,唐寅帮他挽上裤腿,又在扎完的裤腿上面转圈扎了个麻绳,这样就不会裤腿拖着地了,徐祯卿也换了一身,补丁盖着补丁的,不露肉的,董文学王不读两个穿上是还是露肉的。
换装之后,王不读喜滋滋地说道:“这乞丐衣服就是好,怎么打滚都不怕,回头玩够了,再换上普通衣服,回家家人也不会说啥,谁发明的这是?”
唐寅竖起大拇指,指了指自己:“你寅叔我发明的。”
祝枝山回怼唐寅:“你是叔叔,我是爷爷,咱两不差辈儿了么,那你得叫我啥?”
唐寅跳起来,打了祝枝山一下:“叫你乖孙。”两人追闹着跑远。
小河边,青草地,蓝蓝天空,万里无云,河边有六个小乞丐在疯跑着玩儿。
六个人一起傻玩,这感觉真幸福啊,唐寅心里美。
忽然,祝枝山停下了奔跑,原来他看到一棵大树上有个大马蜂窝,祝枝山开始研究这个马蜂窝,跃跃欲试地准备掏上一掏。
剩下几人在树下凝神静气地看着祝枝山掏马蜂窝。
唐寅摇摇头,喊着文璧:“小神仙,你来,你来。”
文璧回过头,看见唐寅叫他,忙跑了过去。
唐寅拿了个小铲,蹲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旁,吭哧吭哧的挖土,这个位置明显都是浮土,非常好挖。
“当~当~当~当~!”唐寅口中唱出变戏法的小曲儿,他从土里挖出油布包裹的一个大包裹,拂去包裹上面的尘土,里面是个铁制的烤盘,还有一个类似鱼篓的东西。
董文学跑来问道:“寅叔,你在挖什么?”
唐寅说道:“这是抓虾的虾篓子,一会去河里抓虾我们烤虾吃,河里很多小虾和小鱼。”
一听到有虾吃,祝枝山跐溜一下从树上爬了下来:“抓虾?”
唐寅:“对啊,抓虾。”
抓虾?抓瞎?怎么听着怎么有点别扭。
祝枝山以前觉得唐寅是什么样的使坏小工具都有,现在觉得唐寅是各种美食小工具一应俱全。
祝枝山文璧王不读去抓虾,董文学徐祯卿去捡柴火,唐寅把带来的吃虾佐料细细分成六份,众人分工很是明确。
唐寅做的捞虾工具十分好用,不一会就捞上来不少活蹦乱斗的大虾。
用火折子燃起火堆,将虾放在烤盘上烤制,再加上唐寅带来的各种调味料,还做了好滋味的酱汁。
鲜嫩的虾肉蘸着静心调制过的酱汁和调味料,那叫一个鲜香。
边吃边捞,河里有的是,还有各种小鱼也踊跃投入到网中来。
唐寅给大家剥虾,徐祯卿一边蘸着调料,一边吃虾,他问唐寅:“寅叔,你怎么不吃?”
“从前我每天都吃,我在这河边天天没事就抓虾吃,抓虾抓瞎,说不准就从我这里来的。”
王不读和祝枝山比赛吃虾,一会祝枝山就吃了六十只虾,光荣获胜。
吃完了虾,众人又在河边疯跑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