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星辰之下,小小庭院之中,阮先生笑而不语,唐寅看着腕上手环,心中正疑惑,再一抬头,忽然发现周遭一切物事正变得影影绰绰,先是面前的瓜果盘盏,酒杯瓷碗等物,再是这座庭院和阮先生,都在慢慢的变得模糊且远去。
一时间,远去的身影似幻似真,恍惚中唐寅听见有人唤他的名字,正是这一声呼唤让他从梦中清醒了过来。
眼前,流音阁内,灯火依然。
唐寅醒来看见自己还在云座之上,身旁伫立着一个紫色的小书灵,正抱着几本书籍等他过目。
可巧就是这小书灵把自己从梦中唤醒了。
接过了小书灵递来的书籍,再看看四周,依旧是檀香袅袅,书橱林立,阁内书灵翩翩飞舞,身旁的祝枝山还在隔壁的云座上老老实实的读书。
正在心中怀疑着自己刚才所梦见的事物是否真实,唐寅一低头,就看到自己手腕上真的有一串绛珠手环的痕迹。
只见那道痕迹线条清浅秀丽,透出淡淡的红色,正是一枚绛珠仙草的形状。
唐寅想起梦中那位阮先生所言“你与书中人本有前缘”的话语,不免心头微有悸动。
原来在天庭之上,凡是去了人间履职的仙者,都如同凡人投胎一样,不会记得从前的事情,唐寅也是如此,并不例外,他和众仙者一样,下界之后,都是记不得曾经在天庭上的一切记忆。
是以唐寅暗自在心里揣测这前缘的来处,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想着阮先生既然将手环系在他腕上,又说是有前缘,必然是有所托付,自己却是不知道这前缘因起何处,再又去何处寻找阮先生所托之人。
他想到头都有些疼了,索性返身下了云座,到了流音阁大门口,唐寅和值守的书灵交代了一下,请他们代为照看祝枝山,然后就驾起云朵,直向着灌江口二郎神的住处而去。
当年在天庭之上的旧友如今已经星流云散,现在和自己还互通音信的只有二郎神一人,想来有些故事他必然知晓,所以唐寅想要找到二郎神来问上一问。
一路奔波在云层之上,四面风声如雷,不顾那耳后呼啸的风声,唐寅不断回想着书中情节。
但是此番再次想来,已经不是往昔的心境,他想着那黛玉自打从扬州林府出门之日起,就是孤苦无依,她那一颗心从来就是悬着,从未曾真正放下,个中经历让唐寅想起,不禁鼻子一酸,心中着实为黛玉难过起来。
从靖州府飞临到巴蜀之地,不过一炷香光景,但是不知为何竟让人觉得如此漫长,唐寅再降下云头,进到灌县城中,一落地就感受到了巴蜀之地的热辣风情。
当地人生活崇尚悠哉闲适,爱耍歌习舞,爱摆龙门阵,唐寅也颇为喜爱这热情的民风,要是放在往日,唐寅一定要走入市集之中,来上个“三蒸九扣八大碗”不可,可是今日他是绝没那样的心情。
唐寅一路急行军一样,到了杨戬的宅邸门外,远远的未到近处,就捉急大喊着开门,只险些连着杨戬三只眼的绰号一起喊了出来。
结果大门一开,门口值守的小仙见是唐寅,忙躬身相迎,并回应道:“二郎神君清早就出门去了,说是要到灌县城中公干。”
唐寅急问:“没说要几时回来?”
小仙喏喏:“小的不知,神君他没有对小的言明。”
唐寅闻言大为失望,只好悻悻谢过小仙,没奈何,又返回灌县城中继续寻找杨戬,这灌县城中属东西两市最是热闹,来往的商旅络绎不绝。
唐寅在城中最热闹的市集中各处唿哨,希望能先寻见哮天犬的影子,再籍此找到二郎神,结果这边哮天犬还没寻到,就听见远处人群中有人高喊“有贼,快抓住前面那个贼!”
听说有贼,一时间街市上的人群受了惊动,自动闪出一条道路,但见宽阔笔直的大路上,一年纪十三四岁模样的少年,器宇不凡,着一身缎面鹅黄直裰,脚蹬粉底方头靴,后方还跟着一只细犬,正从远处发足狂奔而来。
再往少年身后方看,发现他是跑在一众骑着高头大马,喊着抓贼的人群之前。
那么这少年就可能是贼喽!
来人正是二郎神杨戬,见到杨戬,唐寅急忙从人群中跑上前招呼,然后并肩跑在杨戬身边,直言:“二哥,我可找你找的好辛苦。”
杨戬抬头一看见唐寅,眼中露出惊喜之色,可二人还没等说话,后面追赶的人就已经快到眼前,杨戬赶忙拉起唐寅说“贤弟,快跟我一起跑!”
唐寅闻言一愣,既然后方喊着抓贼,那么二哥杨戬不是应该在抓贼的队伍里,不是应该说快追么,怎地他还对自己说快跑。
但是情况紧急,唐寅来不及细问,为躲避已经快到眼前的众人,他和杨戬两个急忙加快步伐,几个转身就甩开众人,瞬间跑的是无影无踪。
一阵狂奔之后,直到跑到一僻静地方,两人才堪堪歇下身形,一问情由,唐寅才知道这杨戬实在是闲闲的无事,突发奇想跑到灌县城中一恶人家去劫富济贫了一下,然后被人发现后,沿路一直追打。
二哥这是得多无聊。
两人一别多日,杨戬一看到唐寅这急切寻他的样子,想着必然是有事,果真这小兄弟和他寒暄都没寒暄,便直奔主题,唐寅道:“二哥,你一定如实告诉我,我在那天庭之上做画师时,是否有一桩公案未了。”
见唐寅发问,杨戬十分讶异,唐寅又将刚才梦中经历的一切和他叙述了一遍,杨戬看见唐寅手腕上着实有一条绛珠仙草手环在,不由得幽幽一声叹息:“你小子果真是为这前缘寻来了。”
唐寅听杨戬这声叹息,就知道找对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