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刘伯温一拍桌子,大声道:</p>
“太子殿下,臣可能知道王明的来历了,臣要去向陛下禀告此事,这些语文课本,臣想要带着上报给陛下,还请殿下允许。”</p>
朱标:“???……”</p>
“孤,准了。”</p>
朱标眉头微皱,只要不是要他特意收拢的有关明朝以后的历史课本就行,那里面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他暂时还不想让父皇知道,有些事情需要父皇不知道这些事的前提下才能验证,他需要等,以后就算父皇知道了,也会理解的。</p>
</p>
“是,请容臣先告退了。”</p>
……</p>
“什么?你知道了王明的来历?快说,快和咱说清楚,咱太好奇了……”</p>
朱元璋听到刘伯温的来意后,立马站起身来,激动的连手中的奏折都丢出了手。</p>
“陛下莫急,请容伯温慢慢道来……陛下先请看这几本课本……”</p>
“这是拼音……这是简化汉字,简称简体字……”</p>
“还有这个,直白直叙的白话文……”</p>
“特别是这里面的散文,这里面的这位鲁先生的散文文章,极为……”</p>
朱元璋细细看去,眉头连跳。</p>
“什么一颗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什么现代散文也太简单了吧。”“咱是不是写可以这样写一篇散文,你看,这是一封咱还没看的奏折,另一封也是咱还没看的奏折……”</p>
“不不不,陛下,这篇文章确实开头有些直白,但是呢,您继续看……”</p>
“诶算了算了,既然刘伯温你看过了说好,那就好吧,咱先看看别的……”</p>
“你不是说这里面的诗好吗,我看看……”</p>
“唔,唔,咱虽然不会作诗,但会欣赏,这篇竹石确实极好,写到咱的心坎里去了,咱就像这诗里的竹子一样,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嘛,最终,咱才做上了皇上嘛!!”</p>
“是是,这篇竹石太适合陛下了,简直就是陛下的真实写照!……”</p>
“行了,行了,刘伯温,咱还是欣赏你当年冷淡高洁的模样,你不要学李善长那般拍咱的马屁,咱不喜欢你这样。”</p>
“是,臣知道了。”</p>
刘伯温低下头,暗自翻白眼,你嘴里是这么说,但能不能嘴巴不要翘的那么完美啊,我看不出来你嘴里说不要,心里却乐开了花嘛……</p>
对了,王大人曾经说过来着,这叫什么来着,哦,口嫌体正直?</p>
是了,王大人说的真是太贴切了。</p>
就在这时,朱元璋也发现了什么华点!</p>
“噫?这什么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p>
“这就是所谓的现代诗歌嘛,倒是有趣,照此例,咱也做一首现代诗来。”“嗯,让咱想想……想好了……”</p>
“咱轻轻的来批奏折了,天黑了,咱轻轻的要走了……”</p>
“咱挥一挥龙袍,不带走一封奏折……”</p>
“哈哈哈!哈哈哈哈!!!……有趣,有趣,这现代诗太有趣了啊!!咱学会了!!!”</p>
“刘伯温,你觉得咱做的现代诗怎么样啊?”</p>
“陛下,您是让臣说真话,还是假话呢?”</p>
“当然是真话了,不可欺君。”</p>
“臣实话说,陛下的诗,与这徐先生的再别康桥没有可比性,但却也比姓贾浅浅强太多了……”</p>
“贾浅浅?那是何人?这是何意?”</p>
“这是王大人无意间与臣闲聊时说过,说是有一位叫贾浅浅的人写的诗很差,没有比她还要差的人了……”</p>
(应该说不要脸才对,但刘伯温可不敢真这么说。)</p>
咯吱咯吱……朱元璋咬牙切齿却又不好发火,只好道。</p>
“好你个刘伯温,咱……就喜欢你这高洁直爽的性子,以后继续!”</p>
“是,臣遵旨。”</p>
“说吧,那王明到底是什么来历,你有什么推测直说吧。”</p>
“是,臣从这些所谓的现代文章,白话文,散文诗歌中看出了一点,那王明可能是出自海外三仙岛……”</p>